[发明专利]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5870.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5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市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50 | 分类号: | H01G11/50;H01G11/24;H01G11/8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任重,冯振宁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 氟化 石墨 复合 正极 材料 锂离子 电容器 中的 应用 | ||
1.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制备的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制成电极片作为正极,采用活性炭和石墨混合制成电极片作为负极,正负极片之间夹以聚丙烯隔膜,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正负极片之间注入浓度为1mol/L的硝酸锂水溶液为电解液;
其中,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S1.将锂源、钒源、氟源与磷源按照锂、钒、氟、磷的原子比为1:1:1:1混合置于去离子水中,同时加入适量柠檬酸钠和氧化石墨烯,在一定的温度下充分搅拌形成混合液;
S2.把表面附着有钒化合物的碳基平躺着置于步骤S1所得混合液中浸渍数天,取出浸渍后的碳基烘干,然后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
S3.以煅烧冷却后的基体为对象,重复步骤S1、S2不少于2次;
S4.将步骤S3所得基体在保护性气氛下进行依次低温碳化处理和高温合成处理,在基体表面得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柠檬酸钠加入后的质量分数为30~40%,所述氧化石墨烯加入后的质量分数为5~10%,在温度70~90oC下搅拌0.5~2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表面附着有钒化合物的碳基在混合液中浸渍的天数为3~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高温煅烧在管式炉中进行,温度为800~1000℃,煅烧时间为0.5~1h,保护气氛为氮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低温碳化处理具体参数为:在500~580℃下低温碳化1~2h,优选为在550℃下低温碳化1.5h;所述高温合成处理具体参数为:在800-900℃下高温合成2~3h,优选为在850℃下高温合成2.5h。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附着有钒化合物的碳基的制备方法为:将适量钒化合物与纯水混合形成溶液或悬浊液,采用喷雾的形式将上述溶液或者悬浊液均匀喷涂在基体表面,然后把喷涂有钒化合物溶液的碳基真空烘干,再置于管式炉中,一定温度下在保护气氛中煅烧一定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体上所述钒化合物为V2O5、NH4VO3、V2O3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钒化合物制成水溶液或者悬浊液的浓度为0.1~0.15mmol/m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烘干具体操作是将基体置于温度为110℃~120℃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1~5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氟磷酸钒锂/氟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管式炉中煅烧温度为300~600℃,时间为1~2小时,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市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市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58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调压装置的远程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多辐条冷却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