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基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5261.1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0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9/22 | 分类号: | A61K49/22;A61K36/899;A61P31/02;A61P29/00;A61P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基型 医用 超声 耦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基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涉及医用超声耦合剂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枫香树叶40‑80份、牡丹皮30‑50份、黄芩35‑60份、苦参35‑60份、仙人掌40‑80份、松针50‑80份、燕麦60‑90份、竹茹50‑90份、香菇45‑65份、新鲜嫩丝瓜60‑90份、玫瑰花20‑50份、紫苏20‑40份、紫草20‑40份、天竺葵35‑50份、佛手柑30‑50份、小麦淀粉20‑40份、藻蓝蛋白5‑20份、聚丙烯酸钠5‑10份。本发明制备的超声耦合剂采用水作为溶剂,以中药植物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其水溶性强,涂抹效果好,涂抹后水洗难度小,对人体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超声耦合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基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超声波入射到两种不同媒质的分界面时,两种媒质阻抗相差越大,反射系数越大,穿过界面进入另一媒质的声能就越少。对于医用超声,如果让探头与皮肤“干接触”,由于二者之间空气层的强烈反射作用,探头所发射的超声波根本无法进入人体。为此,必须在探头表面和皮肤之间充填某种物质,以驱除空气,形成使超声波顺畅和不失真传播的通道,这种物质就称为医用超声耦合剂。
使用超声耦合剂的目的首先是充填探头与皮肤接触面之间的微小空隙,排除这些空隙间的微量空气对超声穿透的影响;其次是通过耦合剂的过渡作用,减小探头与皮肤之间的声阻抗差,从而减少超声能量在此界面的反射损失。另外,还起润滑作用,减小探头面与皮肤之间的摩擦,使探头能灵活地滑动探查。近年来,为防止临床交叉感染,以及满足使用超声引导穿刺所需的凝胶条件要求,国内外都已开始生产消毒、灭菌型耦合凝胶,使其具有活组织生物相容性并可生物降解,且润滑特性优异,可涂布于探头或护套内外,从而达到透声、润滑、与活组织生物相容、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综合效果。但是,现有的超声耦合剂大都采用水相和油相混合制备而成,耦合剂水溶性不强,不易溶解于水,检查结束后不易清洗,尤其是涂抹过程中被弄脏衣物,清洗难度更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基型医用超声耦合剂,使耦合剂水溶性强,清洗过程中易溶解于水,便于检查结束后耦合剂的清洗。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水基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枫香树叶40-80份、牡丹皮30-50份、黄芩35-60份、苦参35-60份、仙人掌40-80份、松针50-80份、燕麦60-90份、竹茹50-90份、香菇45-65份、新鲜嫩丝瓜60-90份、玫瑰花20-50份、紫苏20-40份、紫草20-40份、天竺葵35-50份、佛手柑30-50份、小麦淀粉20-40份、藻蓝蛋白5-20份、聚丙烯酸钠5-10份。
进一步,超声耦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枫香树叶72份、牡丹皮40份、黄芩45份、苦参54份、仙人掌45份、松针62份、燕麦80份、竹茹56份、香菇55份、新鲜嫩丝瓜70份、玫瑰花28份、紫苏30份、紫草32份、天竺葵40份、佛手柑42份、小麦淀粉23份、藻蓝蛋白8份、聚丙烯酸钠6份。
进一步,超声耦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枫香树叶50份、牡丹皮35份、黄芩50份、苦参38份、仙人掌70份、松针54份、燕麦65份、竹茹75份、香菇50份、新鲜嫩丝瓜73份、玫瑰花42份、紫苏34份、紫草30份、天竺葵45份、佛手柑40份、小麦淀粉36份、藻蓝蛋白14份、聚丙烯酸钠8份。
进一步,超声耦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枫香树叶65份、牡丹皮46份、黄芩40份、苦参40份、仙人掌60份、松针70份、燕麦60份、竹茹55份、香菇60份、新鲜嫩丝瓜64份、玫瑰花30份、紫苏26份、紫草25份、天竺葵38份、佛手柑30份、小麦淀粉22份、藻蓝蛋白12份、聚丙烯酸钠5份。
进一步,小麦淀粉为小麦多孔淀粉,其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5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心内科用听诊器
- 下一篇:一种花园木屋用的地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