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毫米波多波束天线矩阵的90度混合耦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2492.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8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沛业;陈志兴;刁桂森;胡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H01P5/18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黄绍彬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毫米波 多波束天线 矩阵 90 混合 耦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毫米波多波束天线Butler矩阵的90度混合耦合器。
背景技术
第五代通信技术(5G)已经进入标准定制阶段,各大运营商也在积极部署5G设备。随着移动数据需求量和智能手机使用量的快速增长,也是为了满足更高数据传输和高容量的天线通信需求,目前受到关注的5G天线技术主要有多波束(Multiple Beam),多单元(Massive MIMO),相控阵(Phase Control Array)等。
在过去,低于6GHz的频段被密集的使用,造成低频段频谱资源不足,而毫米波(Millimeter Wave)被普遍认为是做好的选择之一。毫米波频段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有效的提高信道容量。
为了实现5G移动终端设备的高增益和广覆盖,相控阵或多波束方案成为最佳的选择之一。相控阵可以在增益稳定的情况下提供低时延的波束切换,实现精确的方向扫描,为特定密集场所提供通信保证。然而其昂贵的成本,硬件实施的复杂性,散热以及结构空间有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相对而言,多波束天线在卫星通信和汽车雷达中也有毫米波应用,且具有小型化,成本低的优势,可应用于小型终端设备。
实现多波束功能的主要有Butler矩阵,Blass矩阵,Rotman透镜等技术。其中Blass矩阵幅度可自由控制,并且形成的波束数目多,输入端口隔离度好,在实际应该用灵活性高,但其为有耗网络并且结构复杂。由Rotman透镜形成的网络波束数量最多,旁瓣电平低,带宽高,但尺寸过大,因此不适用于小型设备。
Butler矩阵是一种多端口元件,对不同端口输入会形成不同相位的电磁波,进而在输出端形成相位等差变化的多个电磁波,再通过振子空间合成为特定方向的波束。而90度混合耦合器作为Butler矩阵组成部件,为形成不同相位电磁波的必要组件。
传统90度混合耦合器多依赖于微带线或金属波导结构。微带线结构简单,体积小,然而在毫米波频段色散严重,损耗打,因此制约了其在毫米波的应用;金属波导虽然损耗低,但在毫米波段由于波长短,其对金属接触的要求异常严格。以避免缝隙漏波问题,从而导致整体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低损耗,无需金属接触且稳定性高的用于毫米波多波束天线矩阵的90度混合耦合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毫米波多波束天线矩阵的90度混合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层金属盖板及下层耦合网络,下层耦合网络包括金属板及周期性分布的金属针结构,周期性分布的金属针结构使电磁波被限制在波导内传播,以避免缝隙漏波问题,并模拟传统金属波导,损耗低;上层金属盖板与周期性金属针结构之间有空气缝隙,以达到无需金属接触的目的;
下层耦合网络的金属板设置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匹配针和连接匹配针的耦合网络端口,匹配针连接输入或输出端口,以连接外部连接器或其他元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下层耦合网络的金属板设置有两个输入端口、两个输出端口、四组匹配针,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布在整体结构两侧,成三级阶梯结构,用来与外部连接器或其他组件相连,耦合网络端口的数量为四个,四组匹配针连接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及耦合网络端口,以调节阻抗匹配。
进一步地,下层耦合网络的四个耦合网络端口中,端口一为输入口,端口二为直通口,端口三为耦合口,端口四为隔离口;当端口一和端口四作为输入端口,分别激活时;端口二和端口三为输出端口,输出等幅度相位差90度的电磁波。
进一步地,上盖板及下层耦合网络之间的空气间隙,高度在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波长之间,精度要求低,可以提高整体元件稳定性。
进一步地,四组匹配针分别位于耦合网络及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之间;高度低于周期性针结构,用来改变GAP波导的输入/输出阻抗,以达到阻抗匹配的目的。
进一步地,输入端口和/或输出端口为三级阶梯结构,用来与其他器件或外部结构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GAP波导技术,上层金属盖板及下层耦合网络之间留有高度灵敏性低的空气层,以达到无需金属接触的目的,提高稳定性。
2、上盖板为金属板,模拟理想电表面;下盖板上分布周期性针结构,模拟理想磁表面,使电磁波被封闭在GAP波导中传播,无漏波问题;元件整体为金属结构,模拟传统金属波导,以实现低损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2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