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血管紧张素Ⅱ检测的二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0793.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0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陆丽华;陈渡波;虞留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5/078 | 分类号: | C07K5/078;G01N33/68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靳苗静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血管 紧张 检测 二肽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血管紧张素Ⅱ检测的二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二肽衍生物为脯氨酸‑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其结构式如下述式(Ⅰ)所示:本发明通过反复的试验,选取血管紧张素Ⅱ羧基末端的两个氨基酸残基开拓性地制备脯氨酸‑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并通过制得的脯氨酸‑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获得了高免疫原性的小分子免疫原及相应抗体,含有上述抗血管紧张素Ⅱ特异性抗体的均相酶免疫检测试剂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确定生物样品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并且可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测定多个样品,实现血管紧张素Ⅱ的高通量快速化测定,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精确度和检测效率相比之前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血管紧张素Ⅱ检测的二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紧张素Ⅱ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Ⅲ)所示: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常见疾病,全球人口的患病率高达10%~20%,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脑血管、心脏、肾脏等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国家卫计委最新数据,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血压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5-40%、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20-25%、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50%。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AAS系统是一种复杂、高效地调节血流量、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血压的反馈调节系统。这个系统的两个重要成分是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移酶。肾素是一种天冬氨酰蛋白酶,它能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八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与人体血管平滑肌、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心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引起相应的生理效应。血管紧张素Ⅱ是已知作用最强的内源性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之一,在调节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上具有主导作用。此外,血管紧张素Ⅱ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促进钠、水重吸收并促进排钾,从而导致血量增多,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具有调节水盐平衡、保证循环血量、维持血压和减少尿液生成等多种作用。检测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可为高血压、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与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测定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发等。但是这些方法在临床大规模应用上都有一定的缺陷性。目前市场上缺乏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血管紧张素Ⅱ检测试剂,尤其是质量好的自动化检验试剂,因此,研发生产质量达到临床要求、实用性强、性价比高,可应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管紧张素Ⅱ测定试剂已成为国内外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血管紧张素Ⅱ检测试剂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且不存在用于检测血管紧张素Ⅱ的脯氨酸-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无法通过均相酶试剂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血管紧张素Ⅱ检测的二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从而制备免疫原性强的脯氨酸-苯丙氨酸二肽免疫原及其抗体,用该抗体制备的血管紧张素Ⅱ均相酶免疫检测试剂可以实现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血管紧张素Ⅱ高通量、快速化的检测。该检测试剂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等优点,还能有效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检测成本,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脯氨酸-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其结构式如下述式(Ⅰ)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0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