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0744.2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卫华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399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板 便携式电源 接口框架 背板 表皮 背胶 槽口 垂直连接 电源接口 电源接头 矩形空洞 直接安装 接合 可重复 撕下 下端 左端 粘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包括框架、托板、槽口和背板,所述框架的下端垂直连接托板,所述框架与托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背板。该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所述框架与背板相接合中间设计成矩形空洞,可直接安装于原本的电源接口之上,所述托板上有特殊的大小的槽口,可以使电源接头卡与托板之上,所述背板之后有一层背胶,且在背胶的上方设有一层红色表皮,撕下表皮可任意位置安装粘贴该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既方便又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
背景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电源接口各家各户都会有,但是,电源的接口都是在墙壁的底端,位置低并且经常容易因电线接头接触不牢靠,使得接口处产生漏电或者接触不良,这一问题的出现是所有家庭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包括框架、托板、槽口和背板,所述框架的下端垂直连接托板,所述框架与托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托板的外端面对称开有槽口。
优选的,所述框架与托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框架中部开有矩形槽。
优选的,所述背板之后有一层背胶,且在背胶的上方设有一层红色表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所述框架与背板相接合中间设计成矩形空洞,可直接安装于原本的电源接口之上,所述托板上有特殊的大小的槽口,可以使电源接头卡与托板之上,所述托板与框架设计成90度角度,可以避免接头与接口因插入位置倾斜导致漏电及接触不良的状况,所述背板之后有一层背胶,且在背胶的上方设有一层红色表皮,撕下表皮可任意位置安装粘贴该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既方便又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中:1、框架;2、托板;3、槽口;4、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包括框架1、托板2、槽口3和背板4,所述框架1的下端垂直连接托板2,所述框架1与托板2之间的夹角为90度,以避免接头与接口因插入位置倾斜导致漏电及接触不良的状况,所述框架1与托板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背板4,所述框架1中部开有矩形槽,所述背板4之后有一层背胶,且在背胶的上方设有一层红色表皮,背胶另一侧有一层红色表皮,撕下表皮通过背板4与框架1中间的矩形空洞将该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卡在电源接口外圈,所述托板2的外端面对称开有槽口3。
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所述框架1与背板4相接合中间设计成矩形空洞,可直接安装于原本的电源接口之上,所述托板2上有特殊的大小的槽口3,可以使电源接头卡与托板2之上,所述托板2与框架1设计成90度角度,可以避免接头与接口因插入位置倾斜导致漏电及接触不良的状况,背板4后面拥有一层背胶,背胶另一侧有一层红色表皮,撕下表皮通过背板4与框架1中间的矩形空洞将该便携式电源接口框架卡在电源接口外圈,通过背板4后的背胶牢牢粘在墙壁上,在将电源接头通过槽口3卡在托板2之上即可完成安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卫华,未经朱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0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