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9462.5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2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岩本大荣;关川纯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静冈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动接点部 固定接点部 固定接点 可动接点 消弧板 电磁继电器 衔铁 电磁铁 磁铁 电弧 可动接点弹簧 电弧拉长 固定端子 移动 磁场 拉长 | ||
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具有在固定端子上连接有固定接点的固定接点部;在可动接点弹簧上连接有可动接点的可动接点部;与所述可动接点部连接的衔铁;使所述衔铁移动的电磁铁;将在所述固定接点与所述可动接点之间产生的电弧拉长的磁铁;以及对被拉长的电弧进行消弧的第一消弧板及第二消弧板,该电磁继电器利用由所述电磁铁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衔铁移动,使所述固定接点与所述可动接点接触,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接点部及所述可动接点部,所述磁铁设置在一个固定接点部及一个可动接点部与另一个固定接点部及另一个可动接点部之间,所述固定接点及所述可动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消弧板与所述第二消弧板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电磁继电器,其被用作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电力的导通断开等的电子零件。当将电磁继电器用于高压电或电流等电力时,有时会在接点间产生电弧,由于该电弧会使电磁继电器的寿命缩短。
因此,公开了一种方法,其在接点附近设置永久磁铁,利用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场将在接点彼此的接触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吹飞,从而在短时间内将电弧隔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64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20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9911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akuya HARA、Junya SEKIKAWA,“Influence of Contact MaterialVapor on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rc Plasmas Occurringbetween Ag and Ag/SnO2contact pairs”,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Vol.E97-C No.9pp.863-866,2014/09/0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多数是设想电流沿一个方向流动的情况所制作的电磁继电器。然而,在近年来越来越普及的电动汽车或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由于充放电而使高电压、大电流双向流动,因此正在寻求一种可靠性高的电磁继电器,其在电流沿任一方向流动时均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电弧进行消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具有:固定接点部,该固定接点部在固定端子上连接有固定接点;可动接点部,该可动接点部在可动接点弹簧上连接有可动接点;衔铁,该衔铁与所述可动接点部连接;电磁铁,该电磁铁使所述衔铁移动;磁铁,该磁铁将在所述固定接点与所述可动接点之间产生的电弧拉长;以及第一消弧板及第二消弧板,该第一消弧板及该第二消弧板对被拉长的电弧进行消弧,所述电磁继电器利用由所述电磁铁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衔铁移动,使所述固定接点与所述可动接点接触,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接点部及所述可动接点部,所述磁铁设置在一个固定接点部及一个可动接点部与另一个固定接点部及另一个可动接点部之间,所述固定接点及所述可动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消弧板与所述第二消弧板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即使在电流双向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电弧进行消弧,能够提高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侧面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静冈大学,未经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静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94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