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露麻纺纱织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8277.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8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吕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摩力克家居布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3D15/00;D01C1/04;D01C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露 麻纺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露麻纺纱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雨露沤制亚麻:将麻茎铺放至小麦或亚麻地上,沤制至麻茎到银灰色,得到亚麻待用;S2亚麻预处理:将S1步骤中亚麻经过软麻机的给油后,堆仓养生,然后进行切麻处理,得到干麻待用;S3纺纱:将S2步骤中干麻与混纺配料配麻得到混纺原料,将混纺原料进行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得到干麻筒子纱待用;S4织造:将S3步骤中的干麻筒子纱经过整经、浸泡、浆纱、穿筘、卷纬、织布和验布工序制成干麻织物。本发明具有工序简单、成麻率高、平均长麻长度大以及微生物残留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露麻纺纱织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雨露沤制亚麻是利用好气真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分解果胶使纤维束脱离木质部的沤麻方法。雨露麻的色泽和其他物理性状与好气真菌的种类有关。其所需的最适宜温度为18℃,相对湿度50-60%。雨露沤麻的沤制过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其特点在于需要较长的沤麻时间,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干茎沤制程度和纤维质量。
雨露沤麻工艺的特点是投资小、无环境污染、可连续机械化作业等使其在欧州已完全取代温水沤麻工艺,其产品特点是强度好。雨露沤麻工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大,如法国等欧州主要种植区,自然条件为海洋性气侯,空气湿润、多毛毛雨天气、气温适宜,雨过既天睛,气温不高、土壤为渗透性土壤。这样的气侯,由于有了雨水和阳光的交替作用,并辅之以翻麻机对亚麻杆的反复翻晾,确保了沤麻均匀、恰到好处。而温水沤麻工艺与雨露麻比,存在污水排放量大以及占用场地大、工人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大和打成麻强度低等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北安及以北地区收麻季节降雨量及雨露麻对温度的要求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常会出现秋季雨露沤麻质量不稳定的现象,甚至会因降雨不足出现沤麻过程时间过长或不能完成,导致长麻率低,从而导致产品的价格低廉和销售不畅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沤麻中采用微生物沤制,导致部分微生物残留,对纱线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偶尔也导致肌肤过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雨露麻纺纱织的加工方法,解决了沤制过程中产率较低和微生物残留导致的不良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雨露麻纺纱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雨露沤制亚麻:将麻茎铺放至小麦或亚麻地上,沤制至麻茎到银灰色,得到亚麻待用;
S2亚麻预处理:将S1步骤中亚麻经过软麻机的给油后,堆仓养生,然后进行切麻处理,得到干麻待用;
S3纺纱:将S2步骤中干麻与混纺配料配麻得到混纺原料,将混纺原料进行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得到干麻筒子纱待用;
S4织造:将S3步骤中的干麻筒子纱经过整经、浸泡、浆纱、穿筘、卷纬、织布和验布工序制成干麻织物。
在雨露亚麻的制备过程中,其中雨露沤制亚麻的过程中,沤制亚麻的时期为八月,气温温和且雨水较多,能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沤制得到的亚麻中长麻率高;纺纱过程中混合棉或纤维制备棉条,制备得到的纱线更柔软;织造过程中添加浸泡的工序,用化学杀菌剂对纺织纱线进行杀菌,使得纱线更加安全,可制作贴身衣物,不易导致过敏。
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麻茎铺放厚度为1-2cm,沤制的时间为八月份。
麻茎的铺放厚度薄,能有效减短沤制时间,基本在10-15天能完成沤制过程;沤制亚麻的时间为八月份,八月份的气温温和,相对湿度都最适宜沤制亚麻。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给油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
油脂 80-90%
氢氧化钠 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摩力克家居布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摩力克家居布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82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