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凝胶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7752.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希尔盖森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12/08;C08F220/06;C08F220/18;C08F222/14;C08J3/075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李中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凝胶 不饱和化合物 附着力 乙烯基芳香族单体 合成 丙烯酸环烷酯 被涂覆基材 丙烯酸甲酯 水溶性乙烯 单乙烯基 多乙烯基 涂料行业 网状结构 交联剂 亲水性 搭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凝胶的合成方法,选择单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为主体,搭配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环烷酯三种不同的单体,可以达到软硬合适,微凝胶表面不会太硬或太软;添加多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作为交联剂可让微凝胶内部形成网状结构,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添加水溶性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可以使微凝胶具有一定亲水性,当微凝胶用在涂料行业中时,可提高与被涂覆基材的附着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凝胶的合成方法,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微凝胶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属于微米级的凝胶颗粒。在涂料行业中,在改善漆膜流挂性、耐久性、和机械性能方面有显著优势,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施工性能。应在阴极电泳涂料底漆中时,对耐腐蚀性有极大提高;在建筑涂料领域,微凝胶与树脂在一起复配使用,可以形成致密的涂膜以防止水分的渗透,还可以使被覆盖的混凝土内的水分向外扩散;应用在例如手提电脑手机等经常与人体接触的电子产品上时,表面涂层可提供较好的耐酸耐油性,特别是耐酒精耐溶剂性,另外还有耐划伤及高光泽高流平性的外观。
现今微凝胶的制备方法通常是:反相乳液聚合、和沉淀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比如反相乳液聚合容易产生出性能不稳定的微凝胶,而沉淀法无法合成出特定尺寸的微凝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微凝胶制备容易产生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微凝胶的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凝胶的合成方法,其由以下成分组成:
a.单乙烯基类不饱和化合物,所占质量比例≥85%,玻璃化转变温度Tg≥
100℃;
b.多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所占质量比例≤7%;
c.水溶性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所占质量比例≤3%;
d.具有功能基团的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所占质量比例≤5%。
本发明选择种子乳液聚合制备,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占整个乳液重量的0.001%~10%,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不参与反应型的,也可以是参与反应型的。例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是月桂醇硫酸酯钠盐、异丙基苯磺酸钾,参与反应型的例如丙烯酸-2-磺乙基酯钠盐。
本发明选择种子乳液聚合中所用的引发剂为偶氮类、过氧化物类、或者过硫化物类引发剂。
本发明选择微凝胶直径在50~500nm之间,优选80~300nm。
本发明选择的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优选苯乙烯类单体。
本发明选择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是类似(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化合物。
本发明选择的(甲基)丙烯酸环烷酯类,是类似(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化合物。
本发明选择的多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优选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本发明选择的水溶性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指的是25℃下在水中能溶解质量比例7%,例如甲基丙烯酸。
本发明选择的具有功能基团的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指的是能与外加交联剂反应的基团,例如异氰酸酯-羟基、乙酰乙酸-胺、胺-异氰酸酯、胺-环氧、羧酸-环氧等。
本发明的优点:选择单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为主体,搭配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环烷酯三种不同的单体,可以达到软硬合适,微凝胶表面不会太硬或太软;添加多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作为交联剂可让微凝胶内部形成网状结构,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添加水溶性乙烯基不饱和化合物可以使微凝胶具有一定亲水性,当微凝胶用在涂料行业中时,可提高与被涂覆基材的附着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希尔盖森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希尔盖森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7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