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噪散热型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2649.2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9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傅皓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皓衍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35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散热型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的重要部件,在各个场合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电机在工作时,随着转子的转动,电机的噪音会直接传到外表面从而形成噪音,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电机周围人感到烦躁,降低工作效率;而且现有的电机散热效果一般,内部的热空气难以排除,使得电机内的工作部件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和实用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噪散热型电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噪散热型电机,包括内壳体、外壳体、端盖,外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端盖设置在外壳体敞开口端且端盖与外壳体密封连接;内壳体为中空的且两端敞开的筒体结构,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部且内壳体两端分别与外壳体同轴设置,内壳体两端分别与外壳体、端盖抵靠,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降噪腔,降噪腔内设有套设在内壳体外部的吸音套,吸音套内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环形吸音腔,每个环形吸音腔内均填充有吸音棉,内壳体上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吸音孔排,多个吸音孔排与多个环形吸音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吸音孔排包括多个与环形吸音腔连通的吸音通孔。
优选的,每个吸音通孔内均设有吸音膜,吸音膜上设有消音孔。
优选的,外壳体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连接的筒型侧板,底板内设有第一冷却腔,筒型侧板内设有与第一冷却腔连通的第二冷却腔,筒型侧板上设有与第二冷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优选的,底板内侧设有环形卡槽,内壳体第一端卡接在环形卡槽内且内壳体第二端通过多个第一螺钉与端盖连接。
优选的,内壳体第二端端面设有多个第一装配孔,端盖上设有数量与第一装配孔数量一致的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通过第一螺钉连接。
优选的,外壳体敞开端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三装配孔,端盖上设有数量与第三装配孔数量一致的第四装配孔,第三装配孔与第四装配孔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通过第二螺钉连接。
优选的,吸音套与外壳体之间留有间隙。
本发明中,通过在外壳体内设置内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降噪腔,降噪腔内设置套设在内壳体上的吸音套,吸音套内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环形吸音腔,内壳体上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吸音孔排,多个吸音孔排与多个环形吸音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吸音孔排包括多个与环形吸音腔连通的吸音通孔;利用内壳体对电机工作中产生的大部分噪音能量进行反射,使得被隔绝在内壳体内部;并利用内壳体上的吸音通孔对剩余的噪音能量进一步反射削弱,并通过吸音套以及环形吸音腔内的吸音棉对剩余的噪音能量进行吸收,有效降低电机工作产生的噪音,降噪效果好;通过在外壳体内设置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从进水管向第二冷却腔内注入冷却液,冷却液进入第一冷却腔内,最后从出水管排出形成循环式水冷,电机内部元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与冷却液的冷量进行热交换,使得电机内部元件快速降温,散热速度快,散热效果好,有效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噪散热型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噪散热型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降噪散热型电机,包括内壳体1、外壳体2、端盖3,其中:
外壳体2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外壳体2包括底板10以及与底板10连接的筒型侧板11,底板10内设有第一冷却腔12,筒型侧板11内设有与第一冷却腔12连通的第二冷却腔13,筒型侧板11上设有与第二冷却腔13连通的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
端盖3设置在外壳体2敞开口端且端盖3与外壳体2密封连接。具体地:外壳体2敞开端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三装配孔20,端盖3上设有数量与第三装配孔20数量一致的第四装配孔21,第三装配孔20与第四装配孔21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通过第二螺钉22连接。
内壳体1为中空的且两端敞开的筒体结构,内壳体1设置在外壳体2内部且内壳体1两端分别与外壳体2同轴设置,内壳体1两端分别与外壳体2、端盖3抵靠。具体地:底板10内侧设有环形卡槽16,内壳体1第一端卡接在环形卡槽16内,内壳体1第二端端面设有多个第一装配孔18,端盖3上设有数量与第一装配孔18数量一致的第二装配孔19,第一装配孔18与第二装配孔19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通过第一螺钉1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皓衍,未经傅皓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2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