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通道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2472.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5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D1/053;F28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川律师事务所 11643 | 代理人: | 汪永生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通道换热器 换热扁管 换热翅片 迎风翅片 翅片 片距 迎风 换热能力 换热器 大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扁管(1)和换热翅片,换热翅片包括位于换热扁管(1)迎风侧的迎风翅片(2)和位于换热扁管(1)背风侧的背风翅片(3),迎风翅片(2)的片距大于背风翅片(3)的片距。根据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能够实现迎风侧大片距,背风侧小片距,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热泵型微通道换热器一般为插片型微通道,突出部为迎风侧,其结构特征为平片或波纹片,以方便凝结水或化霜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翅片向下流;插入部为背风侧,其结构特征采用强化换热的结构,典型的如百叶窗和凸包等结构。
在空调结霜工况时,迎风侧最先结霜,随着时间的累积,迎风侧霜层逐渐渐增厚,而背风侧则在整个周期基本无霜覆盖;结霜持续到空调系统设定的化霜点而开始自动化霜;一般化霜点的设定的逻辑:霜层累积到一定厚度,使得换热器的风量衰减到一定程度,进而使得换热器的吸热能力(蒸发压力或蒸发温度)衰减到一定程度而除霜。
一般而言,增大迎风侧的翅片片距可以延缓霜层堵塞或完全堵塞换热器迎风面,进而可以延缓风量的衰减,从而可以延缓累霜时间(制热时间)。
但如果增大迎风侧翅片片距,理论上应该缩小背风侧的翅片片距,这样才能保持换热器面积基本一致,保证换热器在非霜工况下的换热能力。
但现有的插片型微通道很难实现迎风侧大片距,背风侧小片距;并且随着插入深度(扁管宽度)的变大,插入难度也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能够实现迎风侧大片距,背风侧小片距,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扁管和换热翅片,换热翅片包括位于换热扁管迎风侧的迎风翅片和位于换热扁管背风侧的背风翅片,迎风翅片的片距大于背风翅片的片距。
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翅片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换热翅片分别位于换热扁管的迎风侧和背风侧,且具有不同的片距,方便实现迎风翅片的片距大于背风翅片的片距,从而有效增大迎风侧的翅片片距,延缓霜工况下的风量的衰减,延缓累霜时间,同时缩小背风侧的翅片片距从而保持换热器面积基本一致,进而保证换热器在非霜工况下的换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L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换热扁管;2、迎风翅片;3、背风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扁管1和换热翅片,换热翅片包括位于换热扁管1迎风侧的迎风翅片2和位于换热扁管1背风侧的背风翅片3,迎风翅片2的片距大于背风翅片3的片距。
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翅片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换热翅片分别位于换热扁管1的迎风侧和背风侧,且具有不同的片距,方便实现迎风翅片2的片距大于背风翅片3的片距,从而有效增大迎风侧的翅片片距,缩小背风侧的翅片片距,延缓霜工况下的风量的衰减,延缓累霜时间,提高换热器在霜工况下的制热能力和制热运行时间,同时保证换热器在非霜工况下的换热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2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热及电多用型分布式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下一篇:换热器和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