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1836.9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3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曹知平;刘志华;范振兴;李紫龙;杨代川;孔岩;罗丹;肖遥;李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刘伟;蔡丽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渝北区北部***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厨垃圾 畜禽粪便 破碎处理 水解产物 厌氧消化 得到混合物 浆化处理 联合处理 产气率 混合物 热水解 除油 除杂 分拣 沼液 沼渣 垃圾处理 沼气 | ||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处理方法。所述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处理方法为:步骤S1:餐厨垃圾分拣除杂后,进行破碎处理;步骤S2:将所述破碎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后,进行浆化处理,得到混合物;步骤S3:将所述混合物在150~165℃,0.5~1MPa的条件下进行热水解处理,得到水解产物;步骤S4:将所述水解产物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得到沼气、沼渣和沼液。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将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进行联合处理,厌氧消化稳定性较好,产气率较高。而且无需对餐厨垃圾进行除油处理,操作较为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生物质资源极其丰富多样,可收集作为能源用的生物质资源量为9.2×108t标煤/年,占除太阳能以外的清洁能源可开采量(2.148×109t/a)的54.5%,是水电的2倍,是风电的3.5倍;然而,我国生物质资源生产和消费量均仅占世界总量的2%左右,亟待发展。
生物质资源包括农林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通过各种能源转换技术,可转化为沼气、乙醇、生物柴油、成型燃料等,以气液固多种形式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多途径替代。生物质能的优点不仅在于低碳清洁和可再生,还在于它对资源循环利用、减排环保、促进现代农业和中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生物质资源中,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产生量巨大,污染严重,其处理处置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厌氧消化是一种有效且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因其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还可以将废弃物中的有机质转化为CH4回收能源,并以沼渣沼液制肥料等方式利用废弃物中的N、P等营养元素,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然而,常规的餐厨垃圾除油后进行厌氧消化,或是畜禽粪便直接厌氧消化,均存在C/N不合适,营养物质和酸碱度不平衡等问题,易导致厌氧消化运行不够稳定,消化效率低下,沼气产率较低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处理方法,将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进行联合处理,厌氧消化稳定性较好,产气率较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餐厨垃圾分拣除杂后,进行破碎处理;
步骤S2:将所述破碎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进行浆化处理,得到混合物;所述破碎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中的挥发性固体与畜禽粪便中的挥发性固体的质量比为(0.5~2):1;
步骤S3:将所述混合物在150~165℃,0.5~1MPa的条件下进行热水解处理,得到水解产物;
步骤S4:将所述水解产物进行厌氧消化,得到沼气、沼渣和沼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浆化处理的温度为90~95℃,时间为50~60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热水解处理后,瞬间卸压至常压,温度降至90~100℃,得到水解产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热水解处理的时间为20~30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S4具体为:在所述水解产物中加入接种物,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得到沼气、沼渣和沼液。
优选地,所述水解产物中的挥发性固体与接种物中的挥发性固体的质量比为(0.5~2):1。
优选地,所述接种物为牛粪或者其他已长期稳定运行的产沼气系统消化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在加入接种物之前,还包括:调节所述水解产物的总固体含量至12%~15%。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厌氧消化的温度为53~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未经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8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