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的进程调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1815.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7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严丽云;杨新章;何震苇;陆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4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王莉莉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进程 调度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容器的进程调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容器的启动进程接收容器的守护进程或失效子进程发送的进程结束信号;响应于进程结束信号,调用相应的系统函数;通过系统函数结束失效子进程。该方法和装置能够结束僵死进程,释放被占用的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器的进程调度方法、容器的进程调度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unix和linux系统中,子进程通常由父进程创建,然后再由子进程创建新的进程。进程退出时候,系统内核会释放该进程占用的部分资源(如打开的文件、占用的内存等),也会为其保留部分信息(如进程号,退出状态,运行时间等)。
但是,子进程的结束和父进程的运行是两个异步过程,即父进程永远无法预测子进程什么时候结束。如果子进程已经退出,而其父进程并没有获取子进程的状态信息,那么该子进程占用的信息仍然保存在系统中,从而形成僵死进程。僵死进程的进程号会被一直占用,而系统所能使用的进程号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僵死进程会导致系统没有可用的进程号从而无法产生新的进程。
相关技术是在完整操作系统中将僵死进程变成没有父进程的孤儿进程,再通过init进程循环地结束所有僵死进程,释放其占用的资源和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与完整的操作系统不同,容器(Container)的启动进程不是init进程,无法通过上述相关技术解决僵死进程问题,从而导致系统资源被占用,系统资源利用率低下。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容器的进程调度技术方案,能够结束僵死进程,释放被占用的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器的进程调度方法,包括:通过容器的启动进程接收所述容器的守护进程或失效子进程发送的进程结束信号;响应于所述进程结束信号,调用相应的系统函数;通过系统函数结束所述失效子进程。
可选地,所述守护进程发送的进程结束信号为SIGTERM信号,所述失效子进程发送的进程结束信号为SIGCHILD信号。
可选地,响应于SIGTERM信号,调用shutdown()函数,响应于SIGCHILD信号,调用waitpid()或wait()函数。
可选地,通过shutdown()函数调用所述失效子进程的配置文件中的退出命令来结束所述失效子进程,通过waitpid()或wait()函数阻塞所述失效子进程的父进程,结束所述失效子进程后继续运行所述父进程。
可选地,清理并释放所述失效子进程占用的资源和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容器的进程调度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容器的启动进程接收所述容器的守护进程或失效子进程发送的进程结束信号;函数调用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进程结束信号,调用相应的系统函数;进程结束模块,用于通过系统函数结束所述失效子进程。
可选地,所述守护进程发送的进程结束信号为SIGTERM信号,所述失效子进程发送的进程结束信号为SIGCHILD信号。
可选地,所述函数调用模块响应于SIGTERM信号调用shutdown()函数,响应于SIGCHILD信号调用waitpid()或wait()函数。
可选地,所述进程结束模块通过shutdown()函数调用所述失效子进程的配置文件中的退出命令来结束所述失效子进程,通过waitpid()或wait()函数阻塞所述失效子进程的父进程,结束所述失效子进程后继续运行所述父进程。
可选地,所述进程结束模块清理并释放所述失效子进程占用的资源和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8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