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0903.5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9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黎宇;叶敏;王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29/08;H04W84/1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史亮亮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用户端 服务器 常开状态 网关 服务器同步 互联网建立 用户端信息 开合状态 通信连接 验证成功 锁状态 开锁 上传 房门 发送 验证 通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方法,包括用户端、智能云锁、网关和服务器,用户端、网关和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建立通信连接,智能云锁与网关通过ZigBee无线网络通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户端验证开锁,验证成功的用户端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同步智能云锁开合状态;开启智能云锁的常开功能,智能云锁处于常开状态;智能云锁的常开状态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在用户端能查看智能云锁状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通过设定智能云锁的常开状态,满足用户频繁进出房门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云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门锁行业,特别是智能电子锁,一般的智能防盗锁,每次都要进行指纹扫描、输入密码或刷感应卡等操作验证权限之后,用户才能打开门进入房间。只要将门关上,智能防盗锁就会自动进行锁定或者在很短时间后就会自动锁定。安装这种智能防盗锁,对于在一定时间内需要来回进出,且房门又不便于长时间打开的时候,会导致用户进出房门时频繁验证开锁,极其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方法,具有方便用户多次进出房间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系统,具有方便用户多次进出房间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方法,包括用户端、智能云锁、网关和服务器,用户端、网关和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建立通信连接,智能云锁与网关通过ZigBee无线网络通信;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端验证开锁,验证成功的用户端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同步智能云锁开合状态;
开启智能云锁的常开功能,智能云锁处于常开状态;
智能云锁的常开状态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在用户端能查看智能云锁状态。
采用上述的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方法,则对于用户频繁进出房门的需求,无需用户在每次进出房门验证权限,直接下压把手就可以推门进出,方便用户、提升用户体验。在用户端能查看智能云锁状态,方便用户获知门锁状态。
进一步的,当用户端验证开锁后,服务器则向智能云锁发送常开指令,智能云锁开启常开功能。用户开锁后,智能云锁则开启常开功能,无需用户动手操作,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用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开启常开功能的请求,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向智能云锁发送常开指令,智能云锁开启常开功能;用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关闭常开功能的请求,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向智能云锁发送关闭常开指令,智能云锁关闭常开功能。在用户端能够开启或关闭智能云锁的常开功能,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智能云锁具有反锁功能,当智能云锁反锁后,其常开功能关闭,智能云锁的状态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当用户不需要智能云锁常开时,只要手动将智能云锁进行反锁,即可关闭智能云锁的常开功能,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智能云锁设置有常开按钮,当用户端验证开锁后,用户可通过常开按钮手动开启智能云锁的常开功能,智能云锁的状态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当用户需要之后能门锁常开时,只要通过手动操作常开按钮,即可时智能云锁处于常开状态,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用户端验证开锁是通过密码、指纹、刷卡、虹膜、蓝牙中的一种或多种验证开锁。
一种基于ZigBee的云锁常开的系统,包括用户端、智能云锁、网关和服务器,用户端、网关和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建立通信连接,智能云锁与网关通过ZigBee无线网络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0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