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的快速渗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7933.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袁宏林;张颖;于东升;田东昊;吴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30;C02F9/14;C02F101/1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田洲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期雨水 渗滤池 快速渗滤系统 预处理系统 高效处理 渗滤系统 调蓄池 操作管理 管道连通 优化配置 综合费用 组合填料 格栅池 填料层 去除 污染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的快速渗滤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渗滤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用管道连通的格栅池和调蓄池;渗滤系统包括渗滤池,渗滤池通过管道与调蓄池相连通,渗滤池内设置有若干填料层。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组合填料的优化配置,大幅提高系统对初期雨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综合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的快速渗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密度和活动强度的加大,城市面源污染程度不断增大,面源污染物中含有较多的SS、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伴随降雨事件的发生,湿沉降及雨水对下垫面的冲刷都会将城市面源污染物载入径流雨水中,许多报导显示,初期雨水中的SS、有机物、总氮、氨氮、总磷、重金属等几乎接近城市污水的指标。在雨污分流体制下,雨水和污水分别采用雨、污两套管网系统收集,有效地防止了合流管网溢流污水进入城市水体,同时也使得地表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全部进入水体,仍然会导致水体污染加剧。径流雨水携带这些污染物进入环境已成为水体遭受污染的主要途径,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近年来,关于雨水处理与利用的研究很多,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对径流污染总量控制的要求,开发了多种形式的雨水花园、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针对雨水污染处理也有采用人工湿地、人工渗滤池、混凝/沉淀/过滤等工艺的。总体上看,现有处理技术的处理效率较低、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削减能力有限。
径流雨水尤其是初期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较多,根据分析和资料统计,初期雨水中COD、总氮、氨氮、总磷的浓度可以分别达到200~400mg/L、15~40mg/L、10~20mg/L、1~4mg/L,几乎等同于城市污水水质;而含有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铜、锌、镉等元素,其浓度含量远远超过土壤和水体本底含量数倍甚至数十倍。雨水花园、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自然处理方式势必造成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积累,存在土壤环境污染隐患;其他的人工强化处理方式运行管理又相对复杂。因此,开发一种投资省、运行方便、对各类污染物处理能力和效果都较好的初期雨水处理技术尤为迫切。相对而言,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渗滤池更适合用于初期雨水处理,其对污染物的处理作用包括过滤、吸附、生物降解等,同步削减SS、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都有可能,但是,其填料层的高度、填料类别、材料配伍等是影响各类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的快速渗滤系统,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操作方便,管理简单,净化效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的快速渗滤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渗滤系统。
预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用管道连通的格栅池和调蓄池;
渗滤系统,所述渗滤系统包括渗滤池,所述渗滤池通过管道与调蓄池相连通,所述渗滤池内设置有组合填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渗滤池内的组合填料层为四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上填料层、中填料层、下填料层和底填料层;所述上填料层采用体积比为1:2的河砂和石灰石组合填料,河砂粒径为0.7~1.2mm,石灰石粒径为0.88~1.5mm;所述中填料层采用体积比为1:1:3的石灰石、沸石和钢渣组合填料,石灰石粒径为0.88~1.5mm,沸石粒径为0.88~1.3mm,钢渣粒径为1~1.5mm;所述下填料层采用体积比为4:1的粉煤灰和木糠组合填料,粉煤灰粒径为0.8~1.5mm,木糠粒径为1.0~2.5mm;所述底填料层采用鹅卵石填充,鹅卵石粒径为15~25mm。
进一步的,上填料层、中填料层、下填料层和底填料层的高度比为:6:5:5:3。
进一步的,上填料层、中填料层、下填料层和底填料层的最小高度分别为:0.6m、0.5m、0.5m、0.3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7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复合填料支架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生物滤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