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直角转弯机构及其在轴承套磨超自动线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6946.6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2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邹星波;徐克贵;余海成;王宁;孙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吴晨亮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板 轴承 直角转弯机构 转弯机构 轴承套 卡料现象 平行间隔 设计标准 输送过程 轴承套圈 转弯处 运料 应用 量化 规范化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轴承直角转弯机构及其在轴承套磨超自动线中的应用,它包括平行间隔并立的外侧弯板(1)、内侧弯板(2)和中间弯板(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了一个适用于轴承输送中转弯机构的设计标准,解决了业界普遍存在的不规范化无定量设计,通过对转弯机构的量化设计,使得轴承套圈在加工输送过程中往往易在转弯处出现的运料不顺畅和卡料现象得以消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轴承直角转弯机构及其在轴承套磨超自动线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轴承作为各种机械的关键零部件,其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由此带动了中国轴承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原有的轴承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新的企业又不断涌现,同时世界著名轴承制造商也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参与市场份额竞争及出口。近十年来中国轴承产量和出口比例每年都在增加量,市场对轴承的性能和加工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轴承生产方式也由单机操作转向连线生产的方式。轴承套圈加工中常见的是:磨加工和超精,用于他们的自动连线叫磨超自动线。根据机床组成的不同又分为单机连线,复式连线等。连线是为实现机床各加工工序间产品的顺利无损伤转序而设计制造的,它包含了工件的上料设备、提升输送装置、在线检测设备、退磁清洗设备、理料设备等多种设备。它与机床一起按加工工艺有序连接并自动控制,构成加工生产自动连线。它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套圈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了加工基准面的一致,提高了加工精度,提升了产品品质。并可实现产品加工过程的数据分析处理和存储,提高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由于轴承属于精密零部件,加工精度高,对轴承套圈定位和连线输送的要求也高于一般产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5802353U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外圈的送料装置,包括数量均为多个的面板、垫块、螺柱、螺帽和调节垫块;通过设置调节垫块,使调节垫块可以卡接在面板与第二圆柱之间或者螺帽与面板之间,因此可以控制面板与面板之间的距离,故以适应两种不同厚度的轴承内、外圈,但该装置只适用于直线送料,而实际生产中紧前工位和紧后工位往往是交错式分布的,甚至可能存在直角式分布,且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源使轴承内、外圈沿着内腔前进,并不适用于磨超连线中成直角的紧前工位和紧后工位之间的输送。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743333A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输送装置,其中公开了水平输料组件,水平输料体上开有水平输 料槽,由于水平输料槽倾斜设 置,因此轴承套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水平输料槽向右侧滚动,该水平输料槽同样也是直线型结构,无法适用于成直角的紧前工位和紧后工位之间的输送,容易造成运料不顺畅和卡料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轴承送料机构只有直线型结构而没有一种转弯型结构,为此提供一种无动力轴承直角转弯机构及其在轴承套磨超自动线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轴承直角转弯机构,它包括平行间隔并立的外侧弯板、内侧弯板和中间弯板,所述外侧弯板、内侧弯板和中间弯板构成以下公式
,式中:
R1: 外侧弯板转弯半径;
R2: 中间弯板转弯半径;
R3: 内侧弯板转弯半径,根据轴承的具体型号大小适当选取;作为输入参数;
H:中间弯板高度;
S:板厚,0.5mm至2mm,根据轴承型号的不同适当选取;
B:轴承宽度;
ε:弯道轴向间隙,5mm至10mm,根据轴承型号的不同适当选取;
D:轴承外径。
动力轴承直角转弯机构在轴承套磨超自动线中的应用,所述无动力轴承直角转弯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轴承套磨超自动线的紧前工位和紧后工位固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是直角钢板,所述无动力轴承直角转弯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直角钢板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6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机械研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调姿的气动式模具打磨磨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