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对称型荧光增白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5493.5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霍景沛;何国璋;梁永鹏;王淏冉;胡晓洪;陈宛涓;叶秀芳;李艳莉;邓前军;樊婷;陈东初;袁毅桦;邝巨炽;文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C07D405/12;C07D249/06;C09K11/06;C09B2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增白剂 不对称结构 光致异构化 不对称型 紫外吸收 增白剂 制备 荧光发射性能 二磺酸钠盐 一步法合成 对比研究 染色性能 生物活性 四水合物 新型荧光 应用性能 荧光发射 荧光分子 荧光去除 纸张纤维 制备工艺 消炎 苯乙炔 耐光性 炔化物 消除剂 呋喃酮 叠氮 杀菌 合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对称型荧光增白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含2(5H)‑呋喃酮的炔化物、苯乙炔和4,4’‑二叠氮二磺酸钠盐四水合物(DASS)为原料,通过简单易行的Click反应,合成具有杀菌、消炎等生物活性的荧光增白剂;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合成得到3个不对称结构荧光分子,该新型荧光消除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工业化生产,同时能很好地与纸张纤维相结合,成为纸张的一部分,不仅荧光去除效果好,而且效果持久。对比研究这两类增白剂在水溶液中的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光致异构化现象及其应用性能。结果显示不对称结构增白剂紫外吸收和染色性能提高,但其荧光发射性能下降,且同样存在较为明显的光致异构化现象,耐光性也较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类可调控型的不对称型荧光增白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三唑的类药物,是目前抗真菌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抗真菌谱广等优点受关注,发展迅速。(Etayo,P.;Escudero-Adán,E.C.;Pericàs,M.A.Catal.Sci.Technol.,2017,7,4830.;Bunzen,H.;Lamp,A.;Grzywa,M.;Barkschat,C.;Volkmer,D.Dalton Trans.,2017,46,12537.)。
2(5H)-呋喃酮作为α,β-不饱和内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同时,在有机合成方面,含有该类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十分重要的一类化合物或有机合成中间体,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2(5H)-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和抗HIV等药物活性,因此近年来它们在有机合成、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Yuan,C.C.;Du,B.;Deng,H.P.Angew Chem Int Ed,2017,56,637;Zhou,B.;Liu,Q.F.;Dalal,S.;Fortunoids,A.-C.Org Lett,2017,19,734.;Byrne,M.J.Lees,N.R.Han,L.C.J Am Chem Soc,2016,138,6095.)。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FWAs),是一种能够吸收近紫外波段光,发射出高强度蓝紫色荧光的特殊染料,因其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而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合成纤维及洗涤剂等多个领域。目前,高得率浆的易返黄、白度不稳定等缺点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通过添加助剂来抑制高得率浆返黄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纸张返黄,最有效果的是紫外线吸收剂与自由基捕获剂,但由于助剂用量大,作用机理单一,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Wu,Y.L.;Xian,Y.P.;Guo,X.D.;Chen,L.W.;Zhao,X.J.;Wang,B.;Wang,L.Food Chem.2018,243,162.;Song,Y.-Z.;Zhang,X.-X.;Ma,B.;Wu,Z.-Y.;Zhang,Z.-Q.Anal.Chim.Acta 2017,995,85.;C.J.;Zhang,X.L.;Luo,T.F.;Wei,Y.F.;Hu,G.K.;Li,Z.M.;Zhang,M.J.Chromatogr.A2017,1519,28.)。特别的是,含有磺酸基的二苯乙烯联苯类荧光增白剂由于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而且耐光、耐氯漂,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Yilmaz,M.D.Carbohydr.Res.2016,146,174;Jaunet-Lahary,T.;Goupille,A.;Jacquemin,D.;Fleury,F.;Graton,J.;Laurent,A.D.ChemPhysChem 2016,17,2434.)。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及化工原料,可应用于pH值指示、金属离子检测、日用洗涤品等领域(Pathak,S.K.;Pradhan,B.;Gupta,M.;Pal,S.K.;Sudhakar,A.A.Langmuir 2016,32,9301;Fleury,F.;Graton,J.;Laurent,A.D.ChemPhysChem 2016,17,24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4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