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等静压模具的钢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4479.3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7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存;王志伟;韦江涛;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华核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2 | 分类号: | B30B15/02;B30B1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静压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节能等静压模具的钢模结构。
背景技术
等静压技术是一种利用密闭高压容器内制品在各向均等的超高压压力状态下成型的技术。等静压模具包括钢模和胶膜,现目前的等静压模具在冷等静压之后,由于其钢模采用闭合式结构,坯料不易取出,为了能够顺利取出坯料,必须增加钢模与胶膜之间间距,但是这样一来,坯料会出现翘曲、不平的现象出现,因此研发一种等静压模具的开放式钢模越来越受到研发人员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等静压模具的钢模结构。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节能等静压模具的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模框架、钢模开关板以及锁紧连接件,所述钢模框架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钢模底板呈长方形板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数量为一个,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第二侧板数量为两个,为长方形板体结构,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以及第一侧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三个锁定凸起,所述锁定凸起呈圆柱体结构,三个所述锁定凸起在所述第二侧板外侧上呈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第二侧板呈一体式结构;
所述钢模开关板数量为一个,其大小、形状与所述钢模框架的第一侧板一致,所述钢模开关板两侧各设置有三个锁定块,所述锁定块呈长方体结构,所述锁定块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钢模开关板固定连接,所述锁定块在所述钢模开关板两侧呈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所述锁定块上设置有锁定卡口,所述锁定卡口位于所述锁定块顶部一侧,所述锁定卡口为U形卡口;
所述锁紧连接件数量为六个,所述锁紧连接件呈圆柱体结构,其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呈圆环形结构,所述固定环与所述锁紧连接件呈一体式结构,所述锁紧连接件通过所述固定环套合在所述锁定凸起外周,所述锁紧连接件螺纹端穿过锁定卡口并用螺母锁紧,实现将钢模框架与钢模开关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块之间间距D1与所述钢模开关板宽度L1之比为9:10。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吊环,两个吊环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凸起位置所述所述锁定块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块在所述钢模开关板上呈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为蝶形螺母。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相比于传统闭合式结构钢模,传统钢模为钢模框架与钢模开关板一体成型结构,坯料智能从顶部取出,容易造成坯料破损,翘曲,不平的现象发生。本专利采用将钢模开关板与钢模框架分体式结构,方便坯料取出使坯料不易摔碎,同时可以缩减钢模与胶膜之间的间距,可以避免坯料出现翘曲、不平等现象,本发明可以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更适合工业连续化生产。
采用特殊的锁紧件配合特殊的锁紧块结构以及锁紧凸块,锁紧件的固定环套合在所述锁定凸起外周,其特殊的圆形结构,在等静压过程中受力稳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采用数个锁紧凸块以特定的分布结构在钢模开关板上,经过上万次科学测算,当锁紧块之间间距D1与所述钢模开关板宽度L1之比为9:10时,钢模框架与钢模开关板的连接受力最为稳定,当比例相遇9:10,锁紧结构过于集中,两端闭合不够牢固影响生产;当比例相遇9:10,锁紧结构过于集中,间距过大会造成也会造成闭合不够牢固,影响受力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钢模开关板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钢模框架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锁紧连接件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胶粘、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附图标记说明
钢模框架1、底板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锁定凸起14;
钢模开关板2、锁定块21、锁定卡口22;
锁紧连接件3、螺纹31、固定环32、蝶形螺母4、吊环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华核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华核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4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