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重力高温旋转除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3992.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4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凌祥;马杰;陈晓轶;黄鑫;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心薄壁圆筒 圆柱形筒体 螺旋形蜗壳 旋转除尘器 径向叶轮 锥形封头 超重力 翅片 壳体 套筒 电机 含尘气体进口管 含尘气体出口 减震支撑架 连接固定 切线方向 排出口 通过层 弹簧 多层 切向 转轴 | ||
本发明的超重力高温旋转除尘器,由电机(1)、径向叶轮(2)、壳体(3)、转轴(4)、套筒(5)组成;所述电机(1)下方装有一带弹簧的减震支撑架(6),所述套筒(5)由多个同心薄壁圆筒组合而成,相邻同心薄壁圆筒之间装有翅片,多层同心薄壁圆筒通过层与层之间的翅片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与所述径向叶轮(2)相连接。所述壳体(3)由螺旋形蜗壳(3‑1)、圆柱形筒体(3‑2)、锥形封头(3‑3)组成;所述螺旋形蜗壳(3‑1)具有沿切线方向的含尘气体出口管,与所述圆柱形筒体(3‑2)相连接;所述圆柱形筒体(3‑2)上部有一沿切向向下的含尘气体进口管;所述锥形封头(3‑3)的左侧开有固体颗粒排出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气体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重力高温旋转除尘器。
背景技术
高温工业气体中含有大量可利用的能源和物质,它的合理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温除尘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关键技术,而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关键就是先进的高温除尘设备。
目前,高温除尘技术分为:陶瓷高温除尘技术、颗粒层除尘技术、金属微孔过滤除尘技术、旋风除尘技术、静电除尘技术。其中,旋风除尘技术是利用含尘气体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固体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干式除尘设备。由于它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制造啊安装费用较少、操作维护简便、性能稳定、受气体的含尘浓度和温度影响较小、压损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改进现有旋风除尘器,提出一种超重力高温旋转除尘器。其优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除尘效率高,不降低含尘气体温度,含尘气体流道多,设备只消耗电能;连续工作性能强。比同类旋风除尘器性能有很大的提高。普通旋风除尘器,颗粒对除尘器磨损严重,特别是处理高浓度或磨损性大的粉尘时,入口处和椎体不为都容易磨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重力高温旋转除尘器,该装置由电机1、径向叶轮2、壳体3、转轴4、套筒5组成。
所述转轴4上部与所述电机1相连接,连接件为联轴器10;所述转轴4底部由轴承11固定;所述转轴4与所述套筒5相连接,连接方式是螺栓连接;所述转轴4与所述径向叶轮2相连接,连接方式是键连接;所述转轴4在壳体底端伸出。所述电机下方装有一带弹簧的减震支撑架6。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由多个同心薄壁圆筒组合而成,相邻同心薄壁圆筒之间装有翅片,多层同心薄壁圆筒通过层与层之间的翅片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与所述径向叶轮相连接。所述套筒采用整体真空钎焊工艺或激光焊工艺加工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三部分组成,顶部为螺旋形蜗壳3-1、中间部分为圆柱形筒体3-2、底部为一锥形封头3-3;所述螺旋形蜗壳3-1具有沿切线方向的含尘气体出口管,与所述圆柱形筒体3-2相连接;所述圆柱形筒体3-2上部有一沿切向向下的含尘气体进口管;所述锥形封头3-3的左侧开有固体颗粒排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封头3-3左侧固体颗粒出口处有一圆台形轴承座7;所述圆台形轴承座7与所述转轴4之间设有一高温动密封8。所述螺旋形涡壳3-2与所述转轴4之间设有一高温动密封9。以上所述动密封,均采用石墨密封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形蜗壳3-1内装有径向叶轮2,螺旋形蜗壳3-1与径向叶轮2下端间距要大于上端间距。所述套筒在所述壳体内部,套筒5的最上端要伸入到所述螺旋形蜗壳3-1内部。
一种超重力高温旋转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含尘气体由进口管进入壳体内部,沿所述圆柱形筒体3-2,自上而下做螺旋形旋转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对含尘气体预处理,使粒径较大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上。当气流到达锥体底部后,进入套筒5,气体流道增多,在离心力作用下,高温含尘气体固体颗粒与气体分离,被套筒内的翅片所捕集,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锥形封头(3-3)中,随后气体经出口管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39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的排汽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 下一篇:离心式导流集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