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应力释放率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3904.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7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应力 释放 裂缝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应力释放率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预测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不同地区储层矿物含量、TOC含量以及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通过储层矿物含量、TOC含量以及岩石力学参数分析测试,确定岩石的矿物百分含量、TOC含量以及岩石力学参数;
第二步 矿物含量、TOC含量与岩石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
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岩石力学参数、粘土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矿物以及TO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当样本含量N≤2000时,结果以W检验为准,当样本含量N>2000时,结果以D检验为准;若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即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作为评价变量间的相关性大小,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编秩:将两变量X、Y成对的观察值分别从小到大顺序编秩;
(2)将数据带入公式计算;
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有两个计算公式:
公式(1)-(2)中,di为第i对变量值(X,Y)的秩次之差;n为数据组数;TX或TY=∑t3-t,t为X或Y中相同秩次的个数;当TX=TY=0时,两式相等;
(3)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4)计算检验统计量;
利用公式(1)-(2),求取不同变量的相关性大小,其中负值表示两种变量为负相关关系,正值表示两种变量为正相关关系;
通过矿物含量与岩石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选取与岩石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敏感的矿物含量、TOC含量,建立研究区岩石的泊松比、杨氏模量预测数学模型,结合不同地区的矿物含量、TOC含量分布,得到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的三维分布;
第三步 建立有限元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
依据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的三维分布,建立工区的地质模型;利用岩石声发射结果,确定古应力场模拟的水平最大主应力以及最小主应力;利用裂缝、断层的构造形迹分析,确定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方位;依据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的三维分布,建立有限元非均质地质力学模型;
第四步 古应力释放率模拟;
以多点的声发射数据为约束,模拟得到研究区不稳定的古构造应力场,依据安德森准则,σH>σV>σh,此时为强构造活动时期的构造应力场;当σH≈σV>σh时,为弱构造活动时期的构造应力场,为稳定的应力场,称之为残余应力场;利用每个单元体中应力的累计变化,实现古应力释放率的模拟;
第五步 裂缝密度计算模型;
根据弹性理论和虎克定律,应变能密度表示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以下公式:
公式(3)-(4)中,Dvf定义为裂缝的体密度,m2/m3;是当前应力下的弹性应变能,J/m3;是产生新裂缝所需的弹性应变能密度,J/m3;是产生裂缝必须克服的弹性应变密度,J/m3;是残余应变密度,J/m3,通过模拟残余应力场获得;V是单元体的体积,m3;Sf是新裂缝的面积,m2;J是单位面积裂缝需要的能量,通过三轴压缩试验获得,E是杨氏模量,σ3最小主应力,σ2中间主应力,σ1最大主应力;
假设单元体中的裂缝以均匀间隔排列,所以裂缝的线密度Dlf表示如下:
公式(5),L1,L2和L3分别是单元体在σ3,σ2和σ1方向上的长度;θ是岩石的破裂角;
第六步 裂缝密度三维分布预测与模拟结果可靠性对比分析;
利用公式(3)-(5),结合应力场演化,实现裂缝密度三维分布预测,利用单井或野外剖面的裂缝分布,验证裂缝垂向分布的可靠性;利用不同地区裂缝的线密度,验证裂缝平面分布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39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空强气流远程探测仪
- 下一篇:一种提取雷电簇团运动轨迹及趋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