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土壤的南瓜专用肥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3164.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兵;王宋;张培江;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百卉园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杨霞;翟攀攀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土壤 南瓜 专用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土壤的南瓜专用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硝酸铵60‑80份,脱氟磷肥10‑20份,海鸟粪便20‑40份,钾泻盐6‑12份,有机肥料85‑95份,蛭石粉4‑8份,沸石粉6‑12份,海泡石粉2‑4份,凹凸棒粉4‑8份,微量元素肥料7‑13份,复合包膜剂4‑8份,酵母菌剂0.2‑0.4份。复合包膜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海藻酸钠、水搅拌均匀,滴加硫酸铜水溶液混合均匀,加入微晶石蜡、苹果酸、云母粉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包膜剂。本发明缓释效果好,肥料利用率极高,不易造成肥料的流失,污染环境,而且可有效改良土壤的结构,保水保肥效果好,南瓜增产增质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土壤的南瓜专用肥。
背景技术
南瓜果实作蔬菜;种子含油可食用,治疗前列腺等。种子和瓜蒂常入药,能驱虫、健脾、下乳。在中国广泛栽种,其果实可食用,同时,南瓜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人们发现南瓜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南瓜的种植历史较为悠久,但用传统的种植技术栽种出来的南瓜产量平均每亩在2000kg左右,加之用现有种植方法栽种的南瓜存在病虫害多、质量不佳等问题,致使南瓜产量难于得到新的突破,目前提高产量,采用大量高度浓缩的化肥,但肥料利用效率低,且污染环境,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良土壤的南瓜专用肥,缓释效果好,使本发明的营养元素释放速率和南瓜养分需求规律基本同步,实现动态平衡,肥料利用率极高,不易造成肥料的流失,污染环境,而且可有效改良土壤的结构,保水保肥效果好,南瓜增产增质效果显著。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良土壤的南瓜专用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硝酸铵 60-80份,脱氟磷肥10-20份,海鸟粪便20-40份,钾泻盐6-12份,有机肥料85-95 份,蛭石粉4-8份,沸石粉6-12份,海泡石粉2-4份,凹凸棒粉4-8份,微量元素肥料7-13份,复合包膜剂4-8份,酵母菌剂0.2-0.4份。
优选地,复合包膜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海藻酸钠、水搅拌均匀,滴加硫酸铜水溶液混合均匀,加入微晶石蜡、苹果酸、云母粉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包膜剂。
优选地,复合包膜剂的制备工艺中,硫酸铜水溶液浓度为0.4-0.8mol/L。
优选地,复合包膜剂的制备工艺中,海藻酸钠、水、硫酸铜水溶液、微晶石蜡、苹果酸、云母粉的重量比为6-12:60-100:3-5:4-8:3-5:4-8。
优选地,复合包膜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海藻酸钠、水搅拌均匀,搅拌温度为55-65℃,滴加硫酸铜水溶液混合均匀,加入微晶石蜡、苹果酸、云母粉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包膜剂。
优选地,有机肥料按重量份包括:葵花籽粕25-35份,废弃米糠10-20份,腐熟猪粪10-20份,沼渣20-40份。
优选地,微量元素肥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腐酸二胺铁1-2份,亚硒酸钠2-4 份,腐植酸锌2-4份,钼酸铵2-4份。
本发明采用富含有机质的葵花籽粕、废弃米糠、腐熟猪粪、沼渣与硝酸铵、脱氟磷肥、海鸟粪便、钾泻盐配合,在满足南瓜对氮磷钾元素需求的基础上,可有效改良土壤的结构,而且保水保肥效果好;而黄腐酸二胺铁、亚硒酸钠、腐植酸锌、钼酸铵配合,可弥补南瓜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为南瓜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本发明的复合包膜剂中,海藻酸钠、硫酸铜与微晶石蜡、苹果酸、云母粉不仅粒径、比表面积与孔结构适中,吸附能力极强,而且包膜效果好,具有较大粘度与较强的疏水性,包覆肥料颗粒表面,一方面不仅缓释效果好,使本发明的营养元素释放速率和南瓜养分需求规律基本同步,实现动态平衡,肥料利用率极高,另一方面可改良土壤物理特征,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减少土壤密实性,不仅不易造成肥料的流失,污染环境,而且南瓜增产增质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百卉园林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百卉园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31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