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阻燃热塑性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1519.9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相波;李东琦;邵小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希普拉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51/08;C08K3/26;H01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菱镁 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 磷氮系阻燃剂 燃烧过程 高阻燃 热塑性 阻燃剂 阻燃 表面处理剂 重量百分比 柔韧性 快速降解 树脂主体 物理性能 吸热反应 氧气供应 混合物 抗氧剂 润滑剂 相容剂 硬壳层 出水 搭配 分解 释放 水泥 吸收 | ||
本发明高阻燃热塑性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EVA 10‑20%、POP 5‑15%、相容剂5‑10%、水菱镁阻燃剂与表面处理剂混合物45‑60%、磷氮系阻燃剂5‑8%、润滑剂1‑2%、抗氧剂0.5‑1.5%。本发明采用EVA与POP搭配作为树脂主体,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及柔韧性,水菱镁作为主体阻燃剂,水菱镁在220℃时开始分解释放出水,发生吸热反应并吸收约1000J/g的热量,有效降低材料表面温度,避免材料快速降解,同时水菱镁在燃烧过程中会聚集到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水泥状硬壳层,阻断氧气供应,阻止燃烧过程进一步蔓延;采用磷氮系阻燃剂作为辅助阻燃作用,大大提高了阻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阻燃热塑性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
背景技术
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是一种满足RoHS指令和Reach法规的电缆料,以聚烯烃为基料,加入阻燃剂、抗氧剂、改性剂及其他助剂经混合塑化造粒而成。耐温等级为90℃。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通讯电缆、控制电缆、光缆、地铁电缆绝缘或护套、电子线、汽车线等。
一般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中用的都是氢氧化物阻燃剂,由于用量以及比例的原因阻燃效果虽然也不错,但只能满足一般的阻燃要求,高阻燃材料的要求并不能达到。一般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做成的电线阻燃最高能通过IEC60332单根垂直燃烧测试、IEC60332-3C类成束燃烧测试,很难通过 IEC60332-3A类或B类成束燃烧测试。对于通信电缆用的CMR、CMP等更无法通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燃性能好的高阻燃热塑性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阻燃热塑性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EVA 10-20%、POP 5-15%、相容剂5-10%、水菱镁阻燃剂与表面处理剂混合物45-60%、磷氮系阻燃剂5-8%、润滑剂1-2%、抗氧剂0.5-1.5%。
进一步的,所述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EVA 10%、POP 10%、相容剂10%、水菱镁阻燃剂与表面处理剂混合物60%、磷氮系阻燃剂8%、润滑剂 1%、抗氧剂1%。
进一步的,所述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EVA 20%、POP 5%、相容剂5%、水菱镁阻燃剂与表面处理剂混合物60%、磷氮系阻燃剂7%、润滑剂2%、抗氧剂1%。
进一步的,所述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EVA 20%、POP 15%、相容剂10%、水菱镁阻燃剂与表面处理剂混合物45%、磷氮系阻燃剂7%、润滑剂 1.5%、抗氧剂1.5%。
进一步的,所述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EVA 20%、POP 15%、相容剂10%、水菱镁阻燃剂与表面处理剂混合物45%、磷氮系阻燃剂7%、润滑剂 1.5%、抗氧剂1.5%。
进一步的,所述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EVA 18%、POP 12%、相容剂10%、水菱镁阻燃剂与表面处理剂混合物50%、磷氮系阻燃剂8%、润滑剂 1%、抗氧剂1%。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处理剂为二乙基硅烷、氨基硅烷、或二乙基硅烷与氨基硅烷的混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高阻燃热塑性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的有益效果是:采用EVA与POP搭配作为树脂主体,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及柔韧性,采用水菱镁作为主体阻燃剂,水菱镁在220℃时开始分解释放出水,发生吸热反应并吸收约 1000J/g的热量,水菱镁的高吸热性有效的降低材料表面的温度,避免材料快速降解,同时水菱镁在燃烧过程中会聚集到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水泥状硬壳层,该硬壳可以阻断氧气供应,并阻止燃烧过程进一步蔓延;另外采用磷氮系阻燃剂作为辅助阻燃作用,大大提高了阻燃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希普拉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希普拉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15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抗皱收缩包装膜
-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用无卤阻燃高弹性聚烯烃电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