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管道汽雾清洗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1392.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1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安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安召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104 | 代理人: | 黄晓敏 |
地址: | 25621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管道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清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便携式管道汽雾清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很多家庭都像城市楼房一样冬天取暖改为暖气片和地暖,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取暖,使用的时间长了都需要清洗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和采暖效果。目前,市面上的清洗机大多数分为三类:(1)脉冲清洗机,脉冲清洗机的工作原理为使用高压泵的动力结合自来水,将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加快,冲洗管道里面的污垢,但是这种脉冲冲洗的方法有很多弊端,首先用水量大,严重浪费水资源大约每根水管150升左右,其次就是这种方法清洗出来的效果不明显,去污能力不彻底;虽然这种方法使用的比较多,在管道清洗里面这种方法也是清洗效果最差的;(2)化学药物清洗机,所谓的化学药物清洗就是使用含有酸类的药剂搅拌在水里,然后通过循环的方式把水注入到管道内进行循环清洗,但是酸类药剂对金属的腐蚀性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对暖气片和地暖管道的分集水器、排水管道和金属接口等造成严重的腐蚀;(3)海绵射弹清洗,是将海绵球从管子的一端循环到另一端打出来,将管道里面的污垢推擦出来,清洗的效果好,但是海绵的摩擦对管道的内壁划伤比较严重,在以后的使用中加快了污垢在管道壁上的挂垢时间,使得以后清洗困难,并且海绵射弹清洗法比较受约束性,假如管道在铺设施工的过程中有管道折伤的情况就会造成管道堵塞的可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清洗效果好,又能够节约水资源,并减少污水产生的便携式管道汽雾清洗机很有应有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便携式管道汽雾清洗机,以解决清洗过程中容易对管道内壁造成伤害,且浪费水资源的问题,达到去污能力更强,长时间保持清洁,不会对管道内壁造成伤害,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管道汽雾清洗机,其主体结构包括进气管快接口、进气管、主管道、高压空气电磁阀、进水管、进水口、加热系统、纯水电磁阀、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水雾系统、出口;所述的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快接口,进气管快接口连接外接空气压力泵,进气管的另一端与主管道连接;进气管与主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高压空气电磁阀;所述的进水管一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外接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加热系统和主管道连接,在进水管上位于加热系统与主管道之间设置有纯水电磁阀;加热系统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水雾系统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套接在第二连接管上,水雾系统另一端与主管道连接;主管道设置有用于连接PU高压管的出口。
作为优化,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管道、加热管和S形水管;加热管和S形水管设置在加热管道内部,加热管用于为S形水管内部的水加热;S形水管的一端与进水管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的加热系统采用高中低多档位技术,并采用水电分离技术,使得加热管道与进水管完全独立,从根本上杜绝漏电的可能,避免触电的危险,并且加热系统的S形水管的S形设计增加了管道接触面积,使冷水快速加热,合理利用电力资源,节约能耗。
作为优化,所述的水雾系统由直径为50-55mm的黄铜筒体内部加装水雾器组成,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水雾电磁阀;进水管内的水进入黄铜筒体时通过水雾器,使得黄铜筒体内产生水雾,并进入主管道中,与外接空气高压泵输出至主管道的高压气体汇合,在水雾和高压气流交汇后通过出口连接的PU高压管高速冲刷被清洗管道内壁上的污垢。
作为优化,所述的S形水管与进水管连通的一端设置为向上开口的喇叭形结构,有利于水流进入S形水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管道汽雾清洗机首先将待清洗管道内的水排出,以直观的了解待清洗管道是否通畅;在水流进入设备后,通过加热系统,然后通过水雾系统形成很多小水珠,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将小水珠注入管道内,由于管道内没有了阻力,小水珠可以在待清洗管道内进行高速冲刷,将管道内壁上的污垢快速清洗出来,清洗效果好,去污力强;通过加温后的小水珠,在管道内冲刷效果好,速度快,减少污水的产生,节约水资源,能够减少对待清洗管道内壁和连接处的伤害,有效的延长待清洗管道的使用寿命,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1进气管快接口、2进气管、3主管道、4高压空气电磁阀、5进水管、6进水口、7加热系统、8纯水电磁阀、9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1水雾系统、12出口、13水雾电磁阀、71加热管道、72加热管、73S形水管、111黄铜筒体、112水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安召,未经杨安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1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