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自喷生产油井产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8720.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1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韩婷婷;陈叔阳;潘琳;李龙龙;周桥;李敏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冯必发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数据 油井 产状 拟合 自喷生产 单井 样本 多元非线性回归 数理统计分析 油水两相流 方程计算 生产潜力 油井开发 最优解 构建 运算 采集 释放 分析 帮助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自喷生产油井产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油井开发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的生产数据,以生产数据为基础,构建基础关系式,并以基础关系式为拟合目标,得到单井样本方程;步骤2:以生产数据为拟合样本,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三个阶段的生产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单井每个阶段的待定拟合参数值,进而得到弹性能释放阶段、刚性水驱阶段和油水两相流阶段的产状方程;步骤3:对步骤2中通过产状方程计算的井产油量Qo和实际产油量qO进行求拟合度RNew运算,使拟合度RNew的值无限接近于1,来得到C值的最优解。有益效果:能够帮助确定油井的配产方案,以充分利用油井的生产潜力、改善开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自喷生产油井产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井的自喷生产是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将油气举升到地面,油井投产后,井底形成压力降落,压力波从井底向边界传到,地层压力逐渐降低,之前高压状态下的流体和岩石随地层压力的降低发生膨胀,流体膨胀部分被推向井底,岩石膨胀使孔隙体积缩小进而排出流体,这一过程就是弹性能释放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能量充足但时间较短,能量降低时呈现大幅度递减,油层中流体呈现弹性不稳定流动,表现在生产数据上为初期产油量下降幅度大,波动大,后期递减比较平稳,含水率一般低于35%,采出的水为地层游离水,在化学性质上有别于边底水。
对于大底水油藏,其特点是储层物性较好,水油体积比大于100,底水能量充足且稳定。弹性能压差传递到边界时,边界处的地层水在压差作用下推动油流流向井底,这一过程就是刚性水驱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为底水均匀上推,能量稳定,油层中流体呈现水推油式单相稳定流动,表现在生产数据上为产水量和含水率平稳不变。
地层水进入井底后,油井见水,进入油水两相流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油层内含水饱和度升高,含油饱和度降低,油水饱和度界面移动,呈现油水两相不稳定流动,表现在生产数据上为产油量逐渐降低,产水量和含水率增长率明显增加。
油层中流体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渗流方式不同,生产数据上表现不同的特征,油井生产产状不同。
开展自喷生产油井产状分析:一、通过掌握每口井的生产状况,包括供液能力、产量递减等,进而掌握全油藏的开发特征;二、掌握每口油井生产能力,通过产状方程制定合理的油井配产方案,充分利用油井的生产潜力,改善开发效果。在油田的实际生产工作中,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提出的方程多是统计多个油田得到的经验公式,研究以达西平面径向流为主,普遍适用性较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自喷生产油井产状的方法,据此进行油井产状分析,以掌握全油藏的开发特征、确定油井的配产方案、充分利用油井的生产潜力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自喷生产油井产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油井开发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的生产数据,所述三个阶段分别为弹性能释放阶段、刚性水驱阶段和油水两相流阶段,所述生产数据包括油井产油量Qo、油嘴直径D、油压Pt、含水率fw和生产油气比R,以所述生产数据为基础,构建基础关系式,并以所述基础关系式为拟合目标,得到单井样本方程:
Qo=CD2Pt(1-fw)aRb
其中,a、b为待定拟合参数,C为油嘴常数;
步骤2:以所述生产数据为拟合样本,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三个阶段的生产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单井每个阶段的待定拟合参数a、b的值,进而得到弹性能释放阶段、刚性水驱阶段和油水两相流阶段的产状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87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