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6344.2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5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小笠原茂之;益木秀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壁部 连结体 贯通孔 容纳室 突出部 容纳部件 覆盖 收纳箱 连结 第二端部 第一端部 封闭性 容纳体 | ||
本发明是提高容纳室的封闭性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第一连结体被设置为容纳体(20)的一部分,具有构成容纳室(20b)的一部分的底部(71a)和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71b)、(71c),第二连结体以在容纳室中、覆盖底部的第一立壁部和第二立壁部之间的方式形成,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突出部(73a),从覆盖第一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连结体的第一端部(72a)朝向第一立壁部侧突出;第二突出部(73b),从覆盖第二立壁部(71c)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连结体的第二端部(72b)朝向第二立壁部侧突出;第一贯通孔(73c),至少形成在第一立壁部并且插入有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贯通孔(73d),至少形成在第二立壁部并且插入有第二突出部,由第二连结体从容纳室的内侧覆盖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容纳有导电部件(电线等)等容纳对象物的多个容纳部件的收纳箱。该收纳箱被构成为多个容纳部件相互的连结构造体,包括用于使成为连结对象的两个容纳部件连结的连结构造。并且,该连结构造包括设置在一个容纳部件的第一连结体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容纳部件的第二连结体。这种收纳箱例如被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例如,第一连结体被设置为容纳容纳对象物的容纳部件的容纳体的一部分,具有构成该容纳对象物的容纳室的一部分的底部和从底部相互隔开间隔而直立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在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分别形成:单臂可挠性片部,具有被两个狭缝夹住的可挠性;以及爪部,设置在该可挠性片部的底部侧的自由端。另一方面,第二连结体包括在容纳室中层叠在底部的片部。该片部被底部和各爪部夹住并且被卡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7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的连结构造中,在第一连结体和第二连结体被连结后,第一立壁部和第二立壁部的各自的狭缝还保持连通容纳室内外不变地被打开。因此,现有的连结构造很难提高容纳室的封闭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容纳室的封闭性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结体,其设置在成为连结对象的两个容纳部件中的一个;第二连结体,其设置在其中的另一个;以及保持机构,使所述第一连结体和所述第二连结体以相互间的连结状态保持,所述第一连结体是作为所述容纳部件的容纳体的一部分而设置的,该容纳部件至少容纳作为容纳对象物的导电部件,所述第一连结体具有构成所述容纳对象物的容纳室的一部分的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相互隔开间隔而直立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所述第二连结体以在所述容纳室中将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一立壁部与所述第二立壁部之间覆盖的方式形成,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一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立壁部侧突出;第二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二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立壁部侧突出;第一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一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连结体、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时,由所述第二连结体从所述容纳室的内侧覆盖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
此处,优选地,包括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使所述第一连结体与所述第二连结体沿着被连结的两个所述容纳部件的排列方向,保持着连结状态在相互间相对移动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6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