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除湿防潮的安防工程用消防器材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6180.3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5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彭合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合川 |
主分类号: | A62C8/00 | 分类号: | A62C8/00;F26B21/00;F26B2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星蓝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4 | 代理人: | 马凤云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金属 安防工程 发热装置 消防器材箱 除湿防潮 箱体内腔 导水槽 暖风机 网兜 湿气 箱体内腔顶部 器材 顶部设置 活动连接 均匀设置 内部空气 散热鳍片 防潮垫 连接板 排水孔 散热片 外缘侧 侧壁 卡槽 两组 潮湿 流通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安防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可除湿防潮的安防工程用消防器材箱,所述箱体内腔顶部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暖风机,所述暖风机下方设置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金属棒,所述发热金属棒活动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发热金属棒外缘侧壁沿着发热金属棒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发热装置底部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箱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导水槽,且排水孔和导水槽连接,所述箱体内腔侧壁上均设置有防潮垫,所述小型网兜顶部设置有和卡槽相配合的卡扣,所述小型网兜内设置有干燥包。该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实现了内部空气的流通从而带走内部的湿气,使得器材箱内处于比较干燥的环境中,不会因为潮湿而对器材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除湿防潮的安防工程用消防器材箱。
背景技术
在各种建筑物中,尤其是公共场合,出于防火灭火的目的,常常放置有消防器材箱,里面放置有干粉灭火器、消防砂、消防桶、消防斧等器材。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在火势最小的时候得到控制,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消防箱是公共场所、工厂、学校、仓库和高层建筑物等必备的消防设施。但是目前的消防设备箱功能单一,在火灾发生时没有自动报警的功能;另外,现有的消防器材箱内的空间布置不合理,当有较大的消防器材时无法实现很好的安放;此外,当箱体内的湿气较大时,时间一长,箱体的消防器材容易遭受侵蚀而影响使用,且消防器材属于不常用器材,因为长期的不适用和不经常的维护,会造成器材表面和内部存在大量的灰尘,灰尘进入消防器材的重要位置可能会导致器材不能使用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除湿防潮的安防工程用消防器材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除湿防潮的安防工程用消防器材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除湿防潮的安防工程用消防器材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LED指示灯,所述箱门上设置有门把手,所述箱体内腔顶部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暖风机,所述暖风机下方设置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金属棒,所述发热金属棒活动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发热金属棒外缘侧壁沿着发热金属棒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散热片,所述连接板远离发热金属棒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发热装置底部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下方设置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底部设置有挂钩,所述箱体内腔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和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箱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导水槽,所述箱体左侧底部和右侧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水孔和抽气机,且排水孔和导水槽连接,所述箱体内腔侧壁上均设置有防潮垫,所述防潮垫远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置物腔,所述置物腔中均匀设置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腔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置物槽内腔设置有小型网兜,所述小型网兜顶部设置有和卡槽相配合的卡扣,所述小型网兜内设置有干燥包。
优选的,所述门把手上设置有橡胶套,且橡胶套上设置有矩阵排列式的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发热装置通过外接电源和控制开关连接,且箱体侧壁上设置有装配孔,并且装配孔和外接电线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
优选的,所述小型网兜上均匀设置有吸湿孔。
优选的,所述导水槽设置为倾斜状,且排水孔和导水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置物腔内壁安装保温层,且保温层设置为聚氨基甲酸酯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在箱体内腔设置防潮垫可以避免在箱体内的湿气较大时,或者时间一长,箱体的消防器材容易遭受侵蚀而影响使用。
(2)通过在箱体内腔顶部设置有暖风机,可以对箱体内腔中的潮气进行有效烘干,同时在置物腔设置干燥包,可以对箱体内腔中的湿气进行有效的吸收。
(3)通过在箱体底部设置抽气机就可以实现了内部空气的流通从而带走内部的湿气,使得器材箱内处于比较干燥的环境中,不会因为潮湿而对器材造成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合川,未经彭合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6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