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井盖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8650.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郑舒杰;陈连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连娣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井盖。
背景技术
井盖是通往地下设施的出入口顶部的封闭物,凡是安装自来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环卫等公用设施的地方都需要安装井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又迎来一个新周期,井盖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中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实际生活中的井盖的盖子铸件重量较轻,安装于路面上的上盖经过较长时间使用后,车开过时,因为冲击或者跳动发出噪声,影响城市环境,甚至车开过时会使井盖跳动或者翻开,引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安全性和实用性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和消音效果,结构合理,安全性强的新型井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井盖,包括覆盖于井口的井座、盖设于井座上的上盖以及设置于井座和上盖之间的减震板,所述井座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围边,所述围边与所述井座一体成型,所述上盖底面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两端分别向外伸出围边形成有连接部,所述围边上设置有与连接部一一对应的连接槽,所述连接部卡设于连接槽内,所述减震板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围边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减震板的环形凹槽,所述减震板卡设于环形凹槽内,所述减震板的两端分别与井座和上盖相连,所述围边中部还设有用于封挡井口防坠网,所述防坠网的外缘挂设于围边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的数量为两个,两安装部均设置于上盖的下表面且两安装部相互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板下表面至少设置有三个连接螺栓,各连接螺栓均穿过减震板并螺纹连接于上盖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接螺栓均匀环绕减震板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卡设有贯穿上盖设置的落水槽,在盖上表面的中部开设多条交错设置的导水槽,所述落水槽位于导水槽的中部且所述导水槽与落水槽连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围边的内侧壁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防坠网的边缘对应挂设于各所述挂钩上。
优选的,所述减震板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包括井座、上盖以及设置于井座和上盖之间的减震板,减震板受到挤压能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当车开过上盖时,减震能对上盖起到减震作用,防止上盖发生冲击而发出噪音,甚至导致上盖跳动或者翻开现象的产生,提高了上盖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新型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新型井盖省略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新型一较佳实施里中上盖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新型井盖的剖视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井座;11、围边;12、环形凹槽;13、连接槽;2、上盖;21、安装部;22、连接部;23、导水槽;24、落水槽;3、减震板;4、防坠网;4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井盖2,包括覆盖于井口的井座1、盖设于井座1上的上盖2以及设置于井座1和上盖2之间的减震板43,所述减震板43的两端分别与上盖2和井座1相连,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所述上盖2受到的冲击力能传递至减震板43,并且所述减震板43具有弹性力,从而当车开过上盖2时,减震能对上盖2起到减震作用,防止上盖2发生冲击而发出噪音,甚至导致上盖2跳动或者翻开现象的产生,提高了上盖2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减震板43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这样设置提高了减震板43的弹性,同时也提高了减震板43的使用寿命。
所述井座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围边11,所述围边11沿竖直方向向上突起且所述围边11与所述井座1一体成型,所述上盖2底面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安装部21,所述安装部21的两端分别向外伸出围边11形成有连接部22,所述围边11上设置有与连接部22一一对应的连接槽13,所述连接部22卡设于连接槽13内,这样设置防止上盖2相对井座1发生周向转动,从而提高了上盖2安装的稳固性。
所述安装部21的数量为两个,两安装部21均设置于上盖2的下表面且两安装部21相互垂直设置,安装部21的设置提高了上盖2的抗压强度,保证了上盖2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上盖2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连娣,未经陈连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8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泄水窨井盖
- 下一篇:一种高层建筑主楼裙房后浇带模板独立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