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8561.7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玉成光华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12 | 分类号: | C23G1/12;C22B7/00;C22B21/00;C22B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3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拉罐 回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回收的废弃易拉罐经过破碎处理后,加入至除漆液中,充分浸泡处理10‑15min后,取出,然后将铝碎片加入至高温环境中,处理40‑50min后,冷却至室温,采用清水清洗;(2)将步骤(1)制得的铝碎片加入至高温炉中,将其完全熔化后,向其中加入晶粒细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后,继续保温处理60‑100min,冷却至200℃后,进行均匀化退火,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制得成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处理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得的铝材质,具有优异的性能,无需降级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废铝易拉罐的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易拉罐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饮料、啤酒等相关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铝制易拉罐使用量的增长也极为迅速。据了解,我国每年废铝易拉罐的消费量高达220亿只,消耗优质的铝材近30万吨。与通过铝矿石生产电解铝从而进一步生产铝制易拉罐相比,经过再生循环利用废旧铝制易拉罐所生产新的易拉罐至少可节省97%的能源,并减少9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97%的水污染,对废旧有色金属进行资源化、高值化综合再生利用,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资源压力,降低原材料成本,将成为解决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废弃易拉罐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再利用,它的材质是比较高级的铝合金材料,但是由于我国的技术上的问题,使得它几乎全部被降级利用,极大地限制了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处理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将回收的废弃易拉罐经过破碎处理后,加入至除漆液中,充分浸泡处理10-15min后,取出,然后将铝碎片加入至高温环境中,处理40-50min后,冷却至室温,采用清水清洗,其中除漆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乙二胺基丙磺酸钠17-20份、异柠檬酸三钠盐10-15份、偏硼酸钙7-9份、水解聚马来酸酐2-5份、水490-520份;
(2)将步骤(1)制得的铝碎片加入至高温炉中,将其完全熔化后,向其中加入晶粒细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后,继续保温处理60-100min,冷却至200℃后,进行均匀化退火,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制得成品,其中晶粒细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二氟化锆14-20份、氮化铝4-8份、氟化铝2-5份。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高温环境的温度为350-400℃。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高温炉中的融化铝的温度为740-750℃。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晶粒细化剂的加入量为铝碎片质量的0.1-0.5%。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均匀化退火的温度为550-580℃,处理时间为4-5小时。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处理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得的铝材质,具有优异的性能,无需降级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废铝易拉罐的价值。其中,本发明提供的除漆液,在高温环境中,可有效的使易拉罐表面的油漆发生脱落,不会在易拉罐碎片表面有任何残留;本发明提供的晶粒细化剂,可以有效的提升回收铝的各项力学性能,使得其不需要降级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举例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废铝易拉罐的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玉成光华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玉成光华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8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