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噪气液混合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67303.7 | 申请日: | 2017-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4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5/02 | 分类号: | B01F5/02;B01F15/00;B01F15/02;B01F15/06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姜玉蓉 |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气液 混合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噪气液混合系统,高压风机、进气罩、管内风罩、风管、液体喷头、高压泵和换热系统;风管入口端与进气罩连接;进气罩一端与高压风机出口连接;管内风罩直径较大的开口端与进气罩对接,液体喷头为成对设置于风管内部,喷射方向为相对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高压风机将高压风注入到进气罩内,在进气罩内进行减压,再进行一个增压,气体在内部形成乱流相互切割碰撞,然后再由管内风罩出口排出,此时相对设置液体喷头互相喷射液体实现碰撞和切割形成细小液雾,再由管内风罩出口的高速风进行切割吸附形成了一个高速风带有细液雾的混溶风,过程中换热系统回收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实现气液混合并且能够回收热量的气液混合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气体和液体混合的管路,由于功能需求只是将液体喷入到气体输送的管道内部即可,不考虑气体和液体混合的情况,对于气液混合装置的噪音问题以及产生热量浪费问题,均没有引起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实现气液混合并且能够回收热量的气液混合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除噪气液混合系统,包括:高压风机、进气罩、管内风罩、风管、液体喷头、高压泵、支架和换热系统;
支架固定于地面上,顶部支撑于风管下方;
支架底部前端设置有一对带锁万向轮,支架底部后端设置有一对驱动轮,一对驱动轮同轴同步转动装配,支架底部设置有动力驱动电机,动力驱动电机与驱动轮的轴同步转动装配;
风管入口端与进气罩连接;
进气罩一端与高压风机出口通过管路连接;
其中,进气罩与风管入口端连接部分为直径逐渐增大的锥状罩体;
管内风罩设置于风管管腔内部入口端位置,且为锥状罩体;
其中,管内风罩直径较大的开口端与进气罩对接,即管内风罩由进气罩端向风管内部中心直径逐渐变小;
液体喷头为成对设置于风管内部,喷射方向为相对设置,并且保证两个喷头喷出液体碰撞位置位于管内风罩出口处出风的路径上;
风管外壁包裹一层泡沫缓震层,在泡沫缓震层外部包裹一层保温层;
换热系统包括:换热管以及用于向换热管注入冷水的冷水水泵;
换热管与风管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一致,且横向贯穿风管的泡沫缓震层内。
风管管腔中部至出口位置直径逐渐减小形成锥状腔,且锥状腔内壁加工有条轴向气流导槽。
进气罩的锥状罩体部分锥度大于管内风罩的锥度。
管内风罩出口位置出风压力为700kPa,液体喷头喷口喷出液体压力为850kPa。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高压风机将高压风注入到进气罩内,在进气罩内进行减压,再通过管内风罩进行一个增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进气罩和管内风罩形成了一个回转体腔室,气体在内部形成乱流相互切割碰撞,然后再由管内风罩出口排出(空气成分更为均衡),此时相对设置液体喷头互相喷射液体实现碰撞和切割形成细小液雾,再由管内风罩出口的高速风进行切割吸附形成了一个高速风带有细液雾的混溶风,风管管腔内壁的轴向气流导槽在导流的同时会把气流与液体碰撞产生的噪音极大的降低,整个混溶过程的其他噪音和产生的热量以及风管本体发生高频率的震动,热量由换热管进行换热回收,噪音和震动则通过泡沫缓震层吸收,保证整个装置安静稳定的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