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精度Ti6Al4V钛合金管材的加工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6526.1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8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康;魏芬绒;金旭丹;杨宏进;崔文俊;毛江虹;罗斌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C22C14/00;C22F1/18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张瑞琪 |
地址: | 71029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钛合金 轧制 钛合金棒 热矫直 管坯 制备 加热 加工 壁厚均匀度 去应力退火 箱式电阻炉 斜轧穿孔机 热处理 锻造组织 管材表面 加热保温 间隙元素 大变形 机加工 矫直机 内表面 镗孔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精度Ti6Al4V钛合金管材的加工制备方法,锻造组织均匀细小的Ti6Al4V钛合金棒坯,采用箱式电阻炉将钛合金棒坯在β相区进行加热保温;并通过斜轧穿孔机将加热后的钛合金棒坯轧制为管坯;将轧制的管坯热处理,用矫直机进行热矫直;将热矫直后的管坯内表面进行镗孔处理,得到成品钛合金管材;本发明通过对钛合金化学成分的控制,主要是间隙元素O、Fe的控制,大变形锻轧,加工时合理选择加热和轧制温度,以及后续的去应力退火,Ti6Al4V管材可获得高强度,同时通过热矫直及机加工参数的合理控制,制备的管材表面质量好、壁厚均匀度高,塑性优良,该方法特别适合中规格高强Ti6Al4V钛合金管材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精度Ti6Al4V钛合金管材的加工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钛及钛合金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耐腐蚀、高韧性、低密度、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和抗疲劳性好的优点,尤其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能在大多数酸、碱、盐及海水及海洋环境中使用不腐蚀。Ti6Al4V钛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良好的工艺塑性和超塑性适合于各种压力成形,在军事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石油精炼、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可用于制作海洋石油机械用的各类零件。
钛合金管材的生产一般采用挤压或穿孔管坯轧制方法,但对于高强钛合金管材,冷轧制方式很难生产。目前高强钛合金管材可采用的制造方法有棒材-机械加工法、挤压管坯-机械加工法、锻造(或棒材-机械加工)为厚壁筒体-带芯棒精密锻造法等方法。棒材-机械加工法成材率极低,适合数量少、长度短的管材;挤压管坯-机械加工法生产工序长、成本高、成材率较低,对于外径50~ 300mm的管材,需要大型的挤压机及配套的大尺寸成套工模具,成本高成材率低,且生产的管材长度受限,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高精度Ti6Al4V钛合金管材的加工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规格Ti6Al4V钛合金管材性能不足、精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高精度Ti6Al4V钛合金管材的加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
步骤1、锻造组织均匀细小的Ti6Al4V钛合金棒坯,其中,Al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V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4.0%~4.5%,O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18%,Fe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25%;
步骤2、采用箱式电阻炉将步骤1中的钛合金棒坯在β相区进行加热保温;并通过斜轧穿孔机将加热后的钛合金棒坯轧制为管坯;
步骤3、将步骤2轧制的管坯热处理,将热处理后的管坯在箱式加热炉加热至600-700℃,保温30~45min,用矫直机进行热矫直;
步骤4、将步骤3热矫直后的管坯内表面进行镗孔处理,单边镗孔量为0.1~1.5mm,车外径圆至所需尺寸,得到成品钛合金管材。
进一步地,步骤3中热处理为固溶时效处理,其中,固溶温度控制为800~ 950℃,保温60~120min,出炉水冷;时效温度控制为500-600℃,保温 240~360min,出炉空冷。
进一步地,步骤3中热矫直的管坯平直度≤1mm/m。
进一步地,步骤4中得到的成本钛合金管材内孔及外表面光洁度≤0.8um,外圆全跳动≤0.05mm。
进一步地,步骤2中斜轧穿孔机为两辊斜轧穿孔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6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