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热控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6021.5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5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姜玉蓉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盘 热管 过渡轮盘 热管架 控温系统 平行固定 转动装配 固定座 控制杆 地热 两端间隙 热辐射源 搬动 低处 铰接 高处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控温系统,包括:粗热管、细热管、粗热管架、细热管架和起伏系统:细热数量与粗热管数量相同;每根粗热管之间相互平行固定在粗热管架内部形成粗管管排;每根细热管之间相互平行固定在细热管架内部形成细管管排;起伏轮盘通过转动装配于起伏轮盘固定座上,过渡轮盘转动装配于过渡轮盘固定座端,粗管管排和细管管排设置于起伏轮盘和过渡轮盘形成的两端间隙内,起伏轮盘顶部铰接有起伏控制杆;本发明,起伏轮盘、过渡轮盘以及粗管管排和细管管排形成一个如果粗管管排位于高处则细管管排将位于低处,如果温度需要调整,那么就通过搬动起伏控制杆带动起伏轮盘旋转,来实现热辐射源的距离与强度的转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地热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热系统,均是使用盘管,然后通过控制阀控制管内通入热蒸汽或者热水的量来实现温度控制,这种控制效果受盘管的盘绕圈数影响很大,经常关闭了控制阀依然无法降温,降温效果不明显,而且常常调整流量对管路压力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起伏升降式的地热控温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地热控温系统,包括:粗热管、细热管、粗热管架、细热管架和起伏系统:
粗热管直径为大于5cm小于等于10cm,细热管直径为大于等于2cm小于等于5cm;
粗热管大于等于3根,细热数量与粗热管数量相同;
粗热管架为矩形框架,每根粗热管之间相互平行固定在粗热管架内部形成粗管管排;
细热管架为矩形框架,每根细热管之间相互平行固定在细热管架内部形成细管管排;
其中,粗热管和细热管内部均通有恒温热蒸汽;
起伏系统包括:
起伏轮盘、过渡轮盘、起伏轮盘固定座、过渡轮盘固定座和起伏控制杆;
起伏轮盘中心通过转轴转动装配于起伏轮盘固定座上端,起伏轮盘固定座底端固定于地面上;
过渡轮盘中心通过转轴转动装配于过渡轮盘固定座上端,过渡轮盘固定座底端固定于地面上;
其中,起伏轮盘和过渡轮盘均为成对设置,且起伏轮盘每相邻两对起伏轮盘之间设置一对过渡轮盘;
粗管管排和细管管排设置于两对起伏轮盘和一对过渡轮盘形成的两端间隙内,即粗热管与粗热管架形成的粗管管排一端与第一对起伏轮盘铰接,另一端与过渡轮盘同一高度位置铰接,细热管与细热管架形成的细管管排一端与过渡轮盘铰接,且铰接位置位于以过渡轮盘圆心为参照的粗管管排相对侧下方位置,细管管排另一端与第二对起伏轮盘同一高度位置铰接;
每一对起伏轮盘的其中一个起伏轮盘顶部铰接有起伏控制杆,起伏控制杆中部与地热控温系统上方地面结构铰接,且起伏控制杆顶部伸出于地热控温系统上方地面;
起伏控制杆顶部设置有防滑橡胶套;
粗热管和细热管长度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起伏轮盘、过渡轮盘以及粗管管排和细管管排形成了一个如果粗管管排位于高处(临近用户地面位置)则细管管排将位于低处(远离用户地面位置),这样就是粗管管排作为主要热辐射源,如果温度需要调整,那么就通过搬动起伏控制杆带动起伏轮盘旋转,同时带动过渡轮盘旋转,这样可实现粗管管排与细管管排位置的升降调整,来实现热辐射源的距离与强度的转换,进而实现调温的效果。
综上,本发明调温效果明显,并且对管路不产生任何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6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静态智能采暖组合装置的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静电的节能电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