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红霞金线莲的鉴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5035.5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2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抒云;张勋;许文;黄泽豪;林羽;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G01N21/359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线莲 鉴别 栽培方式 近红外光谱图 瓶苗 预处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 聚类分析法 待检样品 绿色环保 归一化 植苗 平滑 求导 无损 一阶 装样 样本 采集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红霞金线莲鉴别方法,它是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取待检样品粉末,装样,采集近红外光谱图;(2)采用PCA‑Cluster聚类分析法为计算方法,选取单位长度归一化(nle)、一阶平滑求导(dg1)进行预处理近红外光谱图,运用样品主成分的得分值来鉴定不同栽培方式的红霞金线莲。本发明的鉴别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绿色环保及无损样本等优点,可以有效鉴别3个月瓶苗、4个月瓶苗或6个月入土种植苗的红霞金线莲,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同栽培方式的红霞金线莲的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兰科开唇兰属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闽台地区,为多年生珍稀濒危药材。金线莲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的功效,主治肾炎、膀胱炎、糖尿病、支气管炎、小儿急惊风等病症。金线莲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的功效,主治肾炎、膀胱炎、糖尿病、支气管炎、小儿急惊风等病症。金线莲具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但野生资源稀缺,目前市场上以栽培品为主,流通的品系主要包括尖叶、大圆叶、小圆叶、红霞及台湾金线莲。栽培方式主要分为组织培养和入土种植,组培品多为3~5个月的组培瓶苗,入土种植品多为3~5个月的瓶苗移植到土壤环境中再生长3~6个月的种植苗。不同的栽培方式对金线莲的有效成分—多糖、黄酮类的含量影响较大,组培+入土种植的栽培方式比单纯组培的多糖、黄酮含量更高,入土种植时间越长,重金属、激素及抗生素的残留量越低,但是死亡率也不断攀升;故不同栽培方式的金线莲不仅质量不同,价格也相差甚远。
目前,我国金线莲质量标准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市场上鉴别不同栽培方式的金线莲仅局限于凭经验判断,然而3个月瓶苗、4个月瓶苗或6个月入土种植苗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导致部分不法商家直接将组培瓶苗投放市场,以次充好,造成销售市场混乱,严重阻碍了金线莲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规模扩大。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作为一种高新分析技术,具有测定速度快、样本无损、不消耗化学试剂等优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已逐步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领域中,能快速鉴别中药的品种、真伪、掺伪、产地等。
需寻找一种简便、绿色、准确的鉴别不同栽培方式的红霞金线莲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红霞金线莲鉴别方法,它是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它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检样品粉末,装样,采集近红外光谱图;
(2)采用PCA-Cluster聚类分析法为计算方法,选取单位长度归一化(nle)、一阶平滑求导(dg1)进行预处理近红外光谱图,运用样品主成分的得分值来鉴定不同栽培方式的红霞金线莲。
其中,所述的不同栽培方式的红霞金线莲为:3个月瓶苗、4个月瓶苗或6个月入土种植苗。
其中,所述的3个月瓶苗为3个月的红霞金线莲组培苗;所述的4个月瓶苗为4个月的红霞金线莲组培苗;所述的6个月入土种植苗为3-5个月的红霞金线莲组培苗移植到土壤环境中再生长6个月的红霞金线莲苗。
其中,步骤(1)所述的待测样品粉末的处理步骤包括:将金线莲清洗干净、55-65℃烘干、粉碎、过60-100目筛、装入指管,样品高度1-2cm。
其中,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所述的过筛目数为60目。
其中,步骤(1)所述的近红外光谱图的采集参数为:扫描范围为4000~100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8cm-1。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主成分为PC1、PC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50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