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莲藕采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2779.1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峰;林茂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何春 |
主分类号: | A01D44/00 | 分类号: | A01D44/00;A01D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莲藕 采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莲藕采收装置,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莲藕采收装置避免了使用大量人力,直接使用机械驱动,配合高压水流的冲击使得莲藕表面覆盖的泥土脱落,再依靠莲藕自身的浮力浮起,接着利用螺旋扇叶的螺旋离心转动,在排泥的同时制造负压,利用负压的吸力吸附收集上浮的莲藕,配合莲藕传输带将吸附的莲藕收集,其中柔性吸片起到了保护莲藕的缓冲作用,避免莲藕收到损害,收集效率高,是人工收集时间的1/5,避免了迟收造成的损失,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莲藕采收装置,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莲藕是一种水生经济作物,用途广泛,可以食用、药用和观赏等,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莲藕种植面积已达400多万hm2;湖北省莲藕种植面积约10万hm2。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莲藕种植面积仍呈扩大趋势,特别是集中连片的人工栽培莲藕发展很快。然而,广大藕农却依然只能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且一个壮实劳力辛苦一天,最多不会超过100kg。据调查,雇请人工采挖,每人每天只能挖0.01hm2;平均约只能挖75kg左右;管吃管住每人每月工资约1500元,约相当每挖0.5kg藕需付人工费0.33元。人工挖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莲藕有较大的损伤。由于生产效率低,每年有相当部分莲藕未能及时挖出,以致就地烂掉,造成极大损失。
因此发明一种效率高、对莲藕损害小且节省人力的莲藕采收装置对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人工挖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莲藕有较大的损伤,由于生产效率低,每年有相当部分莲藕未能及时挖出,以致就地烂掉,造成极大损失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莲藕采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莲藕采收装置,包括发动机、船体、螺旋推动器、莲藕传输带、工作仓、高压水泵、进水管、出水管、高压射流管、吸藕器、螺旋扇叶,其特征在于:莲藕传输带表面安装有弧形拨片,船体两侧装有浮筒,吸藕器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形孔洞,在吸藕器底端还配有柔性吸片。
一种莲藕采收装置的运作流程为:首先将莲藕采收装置放入水中,启动发动机给螺旋推动器和高压水泵以及莲藕传输带提供动力,螺旋推动器推动船体向前运动,高压水泵通过进水管吸水,并利用出水管将高压水流输送到高压射流管中喷射到水底的莲藕上,将覆盖在莲藕上的泥土冲掉,莲藕依靠浮力上浮,而进水管底端的吸藕器同时工作,在进水水流的冲击下,吸藕器中的螺旋扇叶做圆周运动,带动水体和水体中的泥土也做圆周运动,利用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将水体中的泥土从吸藕器表面的圆形孔洞中甩出,水流则继续被吸入高压泵,而离心作用产生的螺旋运动在吸藕器内部形成负压,负压产生的吸力和高压水泵的吸力共同将上浮的莲藕吸住,吸住的莲藕被柔性吸片保护免受损坏,再通过莲藕传输带表面的弧形拨片将吸住的莲藕拨到莲藕传输带上并被传输到船体中,如此循环,便可完成对莲藕的采收。
所述的弧形拨片的弧度为120~150°,长度为20~30cm。
所述的浮筒共有6个,船体两侧各有3个。
所述的柔性吸片是由PVC材料制得。
所述的圆形孔洞的孔径为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何春,未经罗何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2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草坪割草机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吊装式海带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