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型汽车线束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0925.7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刘一尘;刘弈萱;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人为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3/26;C08K3/22;C08L23/28;C08L33/04;C08L23/08;C08L75/04;C08L21/00;C08L83/04;H01B7/18;H01B7/02;H01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汽车 线束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型汽车线束料,其结构包括线束本体、线束保护套、连接端口,所述线束本体的左侧套接有线束保护套,所述线束本体的右侧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线束本体的外侧设有优质耐磨层,所述优质耐磨层的内部设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的内部设有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的内部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内部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内部设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内部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内部设有内置铜导线,所述线束本体的内部包括有如下原料组分:复合橡胶80份、阻燃剂3‑5份、抗氧剂2‑4份等。该耐磨型汽车线束料,通过设置的优质耐磨层,并且在内部采用的耐磨型PVC树脂,使得线束料具有弹性柔软和抗磨损等特性,耐磨性能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型汽车线束料。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
现有的汽车线束料只采用了一些耐磨的材料,而且材料较差,使用年限较短,不能使其具有绝缘抗氧化的性能,而且不能阻燃防水,功能单一,防护性能差,安全性能较差,强度低,韧性较差,不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型汽车线束料,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型汽车线束料,其结构包括线束本体、线束保护套、连接端口,所述线束本体的左侧套接有线束保护套,所述线束本体的右侧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线束本体的外侧设有优质耐磨层,所述优质耐磨层的内部设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的内部设有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的内部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内部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内部设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内部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内部设有内置铜导线,所述线束本体的内部包括有如下原料组分:复合橡胶80份、阻燃剂3-5份、抗氧剂2-4份、碳酸钙3-5份、氧化锌3-5份、氢氧化镁2-4份、耐磨型PVC树脂110-13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70份、聚氨酯弹性体材料4-6份、防水剂4-5份、氯化聚乙烯50-60份、硅橡胶10-15份、聚丙烯酸酯2-4份、防老剂1-2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优质耐磨层内部采用耐磨型PVC树脂材料120份、碳酸钙4份、氧化锌4份和氢氧化镁3份组成的混合物,耐磨性能高,材料较好,使用时间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的内部材料为防水剂5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乙丙橡胶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厚度为0.5mm,厚度较厚,有效的防止水的渗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抗氧化层的厚度小于绝缘层,且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7mm,进一步加强了绝缘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绝缘层为氯化聚乙烯55份和聚丙烯酸酯3份混合而成,避免使用触电的状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抗氧化层采用抗氧剂3份和防老剂2份混合而成,可在任何环境下使用,抗氧化性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5份、聚氨酯弹性体材料5份和硅橡胶15份按照重量比13:1:3组成的混合物,有效的加强了内部的强度,不破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耐磨型汽车线束料,通过设置的优质耐磨层,并且在内部采用的耐磨型PVC树脂,使得线束料具有弹性柔软和抗磨损等特性,耐磨性能较高,可使汽车的线路使用年限增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人为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人为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0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