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0644.1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9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岛田泰孝;野田大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5/167 | 分类号: | G02B15/16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镜头 摄像 装置 | ||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变倍时移动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变倍时与该第2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间隔发生变化的后续透镜组构成,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至少1片正透镜,在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配置有负透镜,
所述后续透镜组从最靠像侧朝向物体侧依次连续地具有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最终透镜组、变倍时移动的正透镜组、变倍时与该正透镜组一体移动的光圈及变倍时改变与该光圈的光轴方向的间隔而移动的负透镜组,
所述光圈在从广角端向长焦端进行变倍时,首先沿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之后向像侧反转移动方向,
当将从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G1,将设所述光圈反转移动方向时的状态为第1中间焦距状态时的从广角端至该第1中间焦距状态的所述光圈的光轴方向的移动量设为Dwm1,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所述负透镜的焦距设为fL1时,满足由
3<DG1/Dwm1<6 (1)
-0.8<f1/fL1<-0.6 (2)
表示的条件式(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当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所述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L1,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有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设为Navelp时,满足由
0.11<NL1-Navelp<0.26 (3)
表示的条件式(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当将所述第1中间焦距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m1,将广角端中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w,将长焦端中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t时,满足
fw<fm1<(fw×ft)1/2
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当将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与从最靠像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空气换算距离之和设为TL,将长焦端中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t时,满足由
1<TL/ft<1.6 (4)
表示的条件式(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当将广角端中的所述负透镜组、所述正透镜组及所述最终透镜组的合成焦距设为frw,将广角端中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w时,满足由
4.5<frw/fw<6 (5)
表示的条件式(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通过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一部分的透镜来进行对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所述负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负透镜及正透镜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当将所述负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n,将所述负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p时,满足由
10<vn-vp<25 (6)
表示的条件式(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所述光圈在从所述第1中间焦距状态向长焦端进行变倍时,首先沿光轴向像侧移动之后向物体侧反转移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
当将所述光圈从像侧向物体侧反转移动方向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m2,将广角端中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w,将长焦端中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t时,满足
(fw×ft)1/2<fm2<ft
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06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