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8973.2 | 申请日: | 201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钟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水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1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吴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好氧内 循环 生物 分离 反应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通过设置隔板,将好氧反应区与沉淀区结合,直接节省了用地面积,为占地面积紧凑的污水处理站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活性污泥在设备反应器中采用上下式循环运动,运动高度差较大,可以使活性微生物活性更大,新陈代谢更快;采用浅层曝气,可以节约动力设备的运行压力,直接降低了动力设备的选型功率,具有节能的效果;采用好氧浅层曝气与斜管沉淀同时结合,使出水水质更加良好;本发明的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好氧反应更充分,延长了污泥泥龄,出水水质更为清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无论是生活废水还是工业废水,必须经工艺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排入自然水体。在工艺选择的过程中,最常用到的就是好氧生化法,现今成熟且常用的好氧生化法有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法等。这些方法大都存在有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不稳定的缺陷。
目前,针对活性污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是在简单的曝气过程中,需要处理污泥沉积,沉积的活性污泥一旦接触不到充足的氧气,就会死亡。这样既导致活性菌种的浪费,而且达不到污水处理所需要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延长了污泥泥龄,出水水质更为清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其包括反应容器、泥斗、进水筒、排泥管和溢流堰,反应容器上开设有总排泥口,泥斗设置在反应容器内,排泥管连通泥斗并伸入到反应容器外,进水筒穿过反应容器并伸入反应容器内,还包括曝气头和隔板,隔板嵌套在反应容器和泥斗之间并将反应容器内部空间分割为循环区和曝气区,泥斗设置于循环区内,曝气头设置于曝气区内,循环区和曝气区分别在隔板顶部和底部相互连通,反应容器上设置出水堰,泥斗、溢流堰和曝气区依次连通。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曝气头距离反应容器顶部距离1-7m。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曝气头为微孔曝气器。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进水筒包括中心稳流筒和喇叭口,喇叭口伸入泥斗底部。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隔离筒和斜管,隔离筒嵌套在隔板和反应容器之间且顶部和反应容器密封,隔离筒和反应容器之间形成底部连通曝气区的斜管沉淀区,斜管设置于斜管沉淀区内,出水堰设置于斜管上方。进一步优选的,反应容器包括筒状底部、筒状顶部和连接部,筒状顶部直径大于筒状底部,连接部尺寸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且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筒状顶部和筒状底部,隔离筒正对连接部设置,出水堰设置于筒状顶部上。
本发明的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隔板,将好氧反应区与沉淀区结合,直接节省了用地面积,为占地面积紧凑的污水处理站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活性污泥在设备反应器中采用上下式循环运动,运动高度差较大,可以使活性微生物活性更大,新陈代谢更快;
(2)采用浅层曝气,可以节约动力设备的运行压力,直接降低了动力设备的选型功率,具有节能的效果;
(3)采用好氧浅层曝气与斜管沉淀同时结合,使出水水质更加良好;
(4)本发明的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好氧反应更充分,延长了污泥泥龄,出水水质更为清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水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水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8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