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茯苓蓝莓果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8074.2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7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忠;王倩影;姜爱丽;宋卤哲;王馨悦;赵蕾;司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19/10;A23L19/00;A23L3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茯苓 蓝莓 | ||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7106952149、申请日2017年8月15日、发明名称“一种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蓝莓果糕及其制备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茯苓蓝莓果糕,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蓝莓果实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良好的防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等保健作用。蓝莓浆果中有特殊作用的化合物能够防御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其中花青素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VC的20倍,是VE的50倍,尤其是其体内活性,更是其它抗氧化剂无法比拟的。在保护视力方面,花青素是一种已知具有辅助功效的物质之一。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蓝莓加工食品品种较多,但既具有蓝莓营养价值又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的蓝莓果糕为数不多,并且目前市面销售的蓝莓果糕保健功效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种营养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将蓝莓果实制作成果糕产品,方便消费者随时补充蓝莓中营养物质的同时,更能调理脾胃虚湿气重的亚健康状态,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蓝莓果糕,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蓝莓鲜果35-40份;
紫薯35-40份;
山药1-2份;
茯苓1-2份;
白砂糖2-3份;
所述蓝莓果糕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1)按质量份称取蓝莓鲜果,紫薯,山药,茯苓,白砂糖;
(2)将紫薯去皮洗净,蒸熟,碾压成紫薯糊;
(3)将茯苓与山药分别粉碎成40-60目的粉末;
(4)将蓝莓鲜果放入搅拌机中,得到蓝莓果泥;
(5)将所述的紫薯糊、茯苓粉、山药粉、蓝莓果泥混合并加入白砂糖搅拌得到混合酱;
(6)将步骤(5)制得的混合酱放入长方形模具中刮成长方形块状,然后移至纱布上干燥,干燥定型后经过紫外照射灭菌、包装得到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蓝莓果糕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蓝莓鲜果36份;
紫薯36份;
山药2份;
茯苓2份;
白砂糖3份。
本发明同时请求保护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蓝莓果糕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份称取蓝莓鲜果,紫薯,山药,茯苓,白砂糖;
(2)将紫薯去皮洗净,蒸熟,碾压成紫薯糊;
(3)将茯苓与山药分别粉碎成40-60目的粉末;
(4)将蓝莓鲜果放入搅拌机中,得到蓝莓果泥;
(5)将所述的紫薯糊、茯苓粉、山药粉、蓝莓果泥混合并加入白砂糖搅拌得到混合酱;
(6)将步骤(5)制得的混合酱放入长方形模具中刮成长方形块状,然后移至纱布上干燥至含水量为20%左右,蓝莓果糕软硬适度、酸甜适中,干燥定型后经过紫外照射灭菌、包装得到成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蓝莓果糕及其制备方法,优化蓝莓果糕的原料配比,增强食品的功能性。本发明中的主要原材料蓝莓所含营养成分丰富,果肉细腻,酸甜适度,有“浆果之王”的美誉。果实中除含有糖、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外,还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熊果酸等其他水果中少有的特殊营养成分。目前对蓝莓功能性的研究显示:蓝莓果实具有保护视力、预防癌症、延缓衰老等独特功效,因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本发明将紫薯加入蓝莓果糕中,在口感上使产品更加软糯,在营养成分上紫薯与蓝莓一样富含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是药用价值高的天然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抑菌等多种药用功能。此外紫薯中富含膳食纤维,经常食用可减肥、健身、防癌。紫薯具有的保健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城市文明病和癌症,对提升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健康保健食品的首选。
本发明中加入山药、茯苓这两味药食同源材料,其中茯苓味淡能利水,山药味甘能起到滋补脾胃的作用,两种药物的合用属于阴阳结合,一开一合。利水而不会伤正,起到滋补作用但不助邪,因此可以用为脾肾两虚夹湿等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80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