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风罩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55672.4 | 申请日: | 2017-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7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尹;陈凯;王坤;李敬磊;李晓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H01M2/1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箱 导风通道 导风罩 电池舱 换气通道 加热效率 内腔中 热空气 罩体 连通 前后方向延伸 电池模组 后端出口 温度区间 直接加热 进风口 内腔 供气 电池 保留 进口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风罩。导风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具有用于供气流进入的前端进口和用于与电池箱的进风口对应连通的后端出口,所述导风罩上设有用于连通导风通道与电池舱内腔的换气通道。外界温度较低时,电池箱产生的热空气进入到电池舱内腔中,电池舱内腔中的热空气通过导风罩上换气通道进入到导风通道中,从而通过导风通道直接进入到电池箱内部,直接加热电池箱内部的电池模组,提高了加热效率,保证了电池箱的温度,使电池箱处于最佳的温度区间,解决了现有的车辆仅能够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保留在电池舱中造成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风罩。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节能环保的优势逐步凸显,其中新能源客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客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决定着整车性能的好坏。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一般采用功率型动力电池,具备更高的放电倍率和功率输出,因而也有更大的发热量,对其进行合理的热管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保证动力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需采用必要的冷却方式,在插电式客车领域多采用强迫风冷,即在动力电池箱的安装空间形成特定的散热风道,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随冷却风排出,因此电池舱和外部环境是相通的。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5800783 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载能源系统箱体即电池箱上设有导风罩,导风罩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即为进风通道,电池舱顶部的排气风扇中的通道即为排风通道,两者共同构成外循环通道,导风通道前端的开口上安装有进风格栅板,后端的开口边沿上设有止口胶条并通过止口胶条与电池箱上的进风口对应安装在一起,电池箱的进风口通过导风罩与高压舱外部的气流连通,使外部的空气通过导风罩进入定向进入到电池箱中进行散热。
在冬季时,环境温度较低,而动力电池的最佳温度区间在15℃~35℃之间,因此需要对电池箱进行保温甚至是加热,此时就可以将关闭散热风机,将电池本身产生的热量保留在电池舱中来保证电池的温度,但是这些电池舱中的热量只能通过电池箱的箱体进入到电池箱中,加热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罩,以解决现有的车辆仅能够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保留在电池舱中进而造成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风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1:导风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具有用于供气流进入的前端进口和用于与电池箱的进风口对应连通的后端出口,所述导风罩上设有用于连通导风通道与电池舱内腔的换气通道。外界温度较低时,电池箱产生的热空气进入到电池舱内腔中,电池舱内腔中的热空气通过导风罩上换气通道进入到导风通道中,从而通过导风通道直接进入到电池箱内部,直接加热电池箱内部的电池模组,提高了加热效率,保证了电池箱的温度,使电池箱处于最佳的温度区间,解决了现有的车辆仅能够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保留在电池舱中造成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2,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换气通道中设有能够控制其通断的换气通道封闭机构,避免通过导风通道进入冷空气时,冷空气散失到电池舱内腔中。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3,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换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罩上的换气窗。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4,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换气通道封闭机构包括可拆装配在所述导风罩上的、用于将换气窗封闭或打开的换气窗封板。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5,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导风罩上设有用于存放从换气窗上拆卸掉的换气窗封板的存放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5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