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防水同轴接地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5024.9 | 申请日: | 2017-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龙正湘;张文钢;李华斌;张公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17;H01B7/282;H01B7/295;H01B13/02;H01B13/14;H01B13/32;H01B13/24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左祝安 |
地址: | 4111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防水 同轴 接地 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柔性防水同轴接地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细单丝束绞成股线,然后再将多股股线复绞形成内导体;在内导体上绕包无纺布阻水带形成内防水层;再挤包乙丙橡胶绝缘形成绝缘层;再绕包外导体层;在外导体上绕包无纺布阻水带形成外防水层;最后挤包柔软性聚氯乙烯护套料形成外护套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连接高压电缆的金属套和交叉互联专用箱时,仍采用普通的电力电缆或者普通的同轴接地电缆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等缺陷;解决了该110KV及以上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交叉互联接地难题并提供了简易的制造工艺;适合各种高压电缆的金属套、交叉互联专用箱和110KV及以上高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的连接、使用和电缆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防水同轴接地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110KV及以上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一般都用单芯电缆来传输交流电,三相呈一字或品字形敷设。高压单芯电缆都有金属套,比如皱纹铝金属套,金属套在每相电流传输产生的交变电场作用下,会产生感应电压,也就会在金属套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压的高低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当电缆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雷电冲击或操作过电压时,金属套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导致电缆击穿。因此,必须将电缆等分成3或3的整数倍回路,使电缆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小于50V(安全电压)。
当前通常采用普通的电力电缆或者普通的同轴接地电缆来连接高压电缆的金属套和交叉互联专用箱,但这些电缆只考虑了电缆载流运行,未考虑到电缆安装情况和实际使用环境、电缆运行寿命,110KV及以上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一般是都是敷设在地下,地底环境由于条件所限,往往空间范围窄、不便于安装施工,在南方和靠近沿海城市,电缆敷设后的环境很多都是阴暗、潮湿,甚至还有积水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普通电力电缆或普通同轴接地电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水树,绝缘性能降低,因此,需要一种同轴接地电缆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柔性防水同轴接地电缆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结构简单,实际安装操作非常方便,电缆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用于连接高压电缆的金属套和交叉互联专用箱,解决110KV及以上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交叉互联接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制备内导体的步骤:先将细单丝束绞成股线,然后再将多股股线复绞形成内导体;
S02、制备内防水层的步骤:在内导体上绕包无纺布阻水带,形成内防水层;
S03、制备绝缘层的步骤:在内防水层上挤包乙丙橡胶绝缘,形成绝缘层;
S04、制备外导体层的步骤:在绝缘层上绕包外导体层;
S05、制备外防水层的步骤:在外导体上绕包无纺布阻水带,形成外防水层;
S06、制备外护套的步骤:在外防水层上挤包柔软性聚氯乙烯护套料,形成外护套。
优选的,所述步骤S04中的外导体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0401在绝缘层上绕包半导电带绕包层;
S0402在半导电带绕包层上梳绕铜丝梳绕层;
S0403在铜丝梳绕层上反扎铜带反扎层。
优选的,所述步骤S0401中的半导电带绕包层采用0.2mm半导电无纺布带重叠绕包而成,搭盖率为25%,方向为右向
优选的,所述步骤S0402中的铜丝梳绕层采用0.97mm至2.25mm软铜单丝紧密梳绕,梳绕系数为1.02至1.08之间,方向为左向。
优选的,所述步骤S0403中的铜带反扎层采用0.12mm软铜带间隙绕包而成,间隙率为50%,方向为右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50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