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检测液态生物检材中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的对映异构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4278.9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向平;王婷;施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严罗一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苯丙胺 苯丙胺 液态生物 检材 对映异构体 涡旋振荡 样品前处理 毒品来源 技术支持 临床用药 内标溶液 取上清液 市场潜力 手性分离 准确度 检测 甲醇 进样 尿液 血液 滥用 非法 分析 成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检测液态生物检材中R(‑)‑甲基苯丙胺、S(+)‑甲基苯丙胺、R(‑)‑苯丙胺和S(+)‑苯丙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前处理:在室温下,取液态生物检材样品,置于一EP管中,并加入内标溶液;实施第一次涡旋振荡,然后离心,取上清液置于另一EP管中,并加入甲醇;实施第二次涡旋振荡,最后,进样至LC‑MS/MS系统;(2)LC‑MS/MS分析。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优异的选择性、线性相关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同时LOD与LOQ足够低,因此,十分适用于血液、尿液中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各自的对映异构体的手性分离与测定,成功为推测毒品来源及正确区分非法滥用和临床用药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具有可观的市场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液态生物检材中R(-)-甲基苯丙胺、S(+)-甲基苯丙胺、R(-)-苯丙胺和S(+)-苯丙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又称甲基安非他命或去(脱)氧麻黄素(碱),其盐酸盐是一种透明晶体,俗称“冰毒”;苯丙胺(amphetamine,AM)又称安非他命,是麻黄碱的衍生物;两者均属于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为国家《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第一类精神药品。其中,苯丙胺可以作为毒品单独使用,也是甲基苯丙胺的主要体内活性代谢物。
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均为手性化合物,它们的对映异构体在生物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代谢速率及毒性等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S(+)-甲基苯丙胺的药理活性比R构型强5倍。S(+)-甲基苯丙胺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肥胖症;R(-)-甲基苯丙胺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较弱,外周拟交感作用强,临床上可用作鼻血管收缩药,也是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司来吉兰的合成前体药物。
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的手性分离、分析在法庭科学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例如,市场上非法贩卖的甲基苯丙胺毒品有的是S构型,有的是R构型,有的为S和R构型相同比例的消旋体,也有不同比例的混合物。S构型的甲基苯丙胺主要由1R,2S-麻黄素或1S,2S-伪麻黄素还原生成,两种前体化合物主要是从麻黄草中提取得到。R构型的甲基苯丙胺通常由1R,2R伪麻黄素或1S,2R-麻黄素合成,而麻黄草中不含有该构型的前体化合物。消旋体的甲基苯丙胺则主要由苄基甲基酮经还原胺化或Leuckart反应合成。此外,较高光学纯度的甲基苯丙胺也可由外消旋甲基苯丙胺通过手性分离进一步纯化得到。因此,通过对甲基苯丙胺对映异构体手性比例的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调查甲基苯丙胺滥用的流行情况、缉获毒品的固有性质以及毒品的来源,从而为毒品案件的侦查、审理及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此外,甲基苯丙胺的手性信息也可为以其作为前体的某些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思路。
另一方面,一些临床治疗药物含有或代谢成甲基苯丙胺或者苯丙胺不同构型的对映体,并通过尿液排泄,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处方药司来吉兰(selegiline);司来吉兰口服后吸收迅速,体内代谢可生成R(-)-甲基苯丙胺、R(-)-苯丙胺、去甲司来吉兰。因此,手性分离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各自的对映异构体,在临床、司法鉴定和毒物学的方面存在着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主流的手性分离方法有三种:手性试剂衍生化后形成非对映体再分离;用手性柱分离;引入手性环糊精等手性流动相添加剂至色谱系统中,以形成暂时非对映体复合物,最终使对映体分离。然而,目前的手性分析主要集中于临床药物,针对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缺乏针对体液检材特点的的方法,现有方法中的检材往往用量较大、灵敏度不够、特异性不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未经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2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