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2693.0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顾冬雨;房晨;樊晓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60 | 分类号: | G01N30/60;G01N30/42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王廉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式 逆流 色谱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柱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在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柱轴(3),在上支撑板(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4),在上支撑板(1)的内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入口(5),在上支撑板(1)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出口(6),从连接部(4)处引出的分离管(7)穿过分离管入口(5)后螺旋缠绕在柱轴(3)上,并通过分离管出口(6)重新回到连接部(4)处,在下支撑板(2)的下方则设置有驱动轮(8)。这是一种构造简单、制作容易、固定牢固、分离性能良好的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流色谱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型逆流色谱分离柱。
背景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无需任何固态载体的液—液分配的色谱技术,由于没有固态载体,因而避免了样品的不可逆吸附、失活和变性等问题。逆流色谱仪的种类很多,包括:J型、I型、X型、L型,以及众多混合类型。其中,I型逆流色谱仪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其分离柱由数十个螺旋管单元组成,管的入口和出口由设在螺旋管顶部的旋转盘支撑,一个固定盘装在仪器的上框架的中心部位,螺旋管和旋转盘绕仪器的中轴线转动,但是不产生相对于固定盘的转动。用一条履带将装在螺旋管柱轴上的履带轮与装在仪器中轴线上的相同履带轮偶联起来,以保证螺旋管的特定的运转方式:柱轴按ω角速度转动,螺旋管按-ω角速度转动,随时抵消由绕中心轴的转动所导致的角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螺旋管的入口和出口管相对于固定盘是不转动的,因此,不会相会缠绕。该逆流色谱技术对中等极性的样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然而,传统的I型逆流色谱柱是缠绕在单独的螺旋管单元上的,因此只适合小管径分离柱的使用。如果采用1.6毫米或2.6毫米以上直径的管柱时,制作螺旋管单元的过程中,管柱容易弯曲打折,造成分离管柱堵塞。另外,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场下,固定后的螺旋管柱也十分容易移位或脱落。此外,组成分离柱的螺旋管单元制作复杂,而且固定相对困难,为实际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制作容易、固定牢固、分离性能良好的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柱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柱轴,在上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在上支撑板的内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入口,在上支撑板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出口,从连接部处引出的分离管穿过分离管入口后螺旋缠绕在柱轴上,并通过分离管出口重新回到连接部处,在下支撑板的下方则设置有驱动轮,
所述的分离管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压扁部,所述的压扁部在分离管上均匀分布,且相邻的压扁部之间的间距为0.3-2cm,而压扁部的长度为0.3-5cm。
所述的分离管由聚四氟乙烯、尼龙、不锈钢、玻璃、或耐腐蚀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的缠绕方式比传统的I型逆流色谱柱的缠绕方法简单易行,提高了I型逆流色谱柱管柱管径的使用范围,与传统的0.85毫米直径的管柱相比,本色谱柱的柱轴可以进一步增大至1.6毫米、2.6毫米,甚至更大的直径。因此,提高了样品的处理量,从而提高了样品的产率;并且由于本色谱柱的分离管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压扁部,在工作时,压扁部处会形成椭圆形的通道,由于由于椭圆形截面积的短半径低于传统分离管圆形截面积的半径,因此可以加强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传递速度,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分离效率,也提高了化合物间的分离度。本种逆流色谱柱可应用于中等极性溶剂体系和大极性溶剂体系逆流色谱分离,使I型逆流色谱仪的应用范围更广、灵活性更高、可适应性更强、效率更高、功能更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离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级电容器
- 下一篇:高海拔35kV及以下空气间隙击穿放电特性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