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层浮油转移装置的仿生流道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2519.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0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辉;苏永强;葛赛;王建廷;符刘强;封彦鹏;杨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30 | 分类号: | G06T17/30;G06F17/50;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4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油 流道 薄层 优化设计 转移效率 转移装置 水表 流道结构参数 油气水三相流 结构参数 均匀设计 虚拟建模 优化算法 转移设备 参数化 试验法 样本点 三维 流动 分析 | ||
1.一种薄层浮油转移装置的仿生流道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proe 5.0的一般混合曲面功能进行仿生流道的参数化3D虚拟建模,得到仿生流道的3D虚拟模型;
S2利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在仿生流道的各结构参数范围内选取若干样本点,组成实际应用的均匀试验设计安排表;
S3通过CFD仿真软件Fluent中的VOF模型来获得各样本点下三维仿生流道所对应的输出参数;
S4在MATLAB中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起拟合样本点的模型,再利用遗传算法找到仿生流道的最优结构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具体步骤为:
3.1)将3D虚拟模型导入到ICEM中进行网格划分,在边界层处建立起棱柱型网格,得到网格模型;
3.2)将划分好的网格模型导入到CFD仿真软件FLUENT中的VOF三相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仿生流道入口设为速度入口,水和油的流速设为0.6m/s;采用三维基于压力隐式瞬态求解器,粘性流动状态用RNGκ―ε双方程模型,压力—流速耦合采用SIMPLE算法,固壁表面无滑移,收敛误差设为10
3.3)每组试验模型在FLUENT中经过6个小时左右的仿真运行后,得到各组数据对应的仿生流道模型出口处混合物的平均流量和出口处油的平均体积分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仿生流道结构为一中心对称三维模型,所述3D虚拟模型为通过取步骤S2中得到的3D虚拟模型的一半得到的简化3D虚拟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网格数为100万-240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步骤如下:
4.1)在MATLAB中利用若干组试验输入数据与对应的输出数据来训练2层含33个隐层节点数的拓扑结构的BP神经网络,并取若干组试验数据矩阵作为其测试集;使用训练的BP神经网络对原始试验数据进行逼近拟合与预测,得到拟合函数;
4.2)将使用BP神经网络逼近得到的拟合函数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对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适应度值计算,进而经过选择、交叉、变异的循环操作计算过程,最终寻得该仿生流道出口处油的平均流量的近似最大值和相对应的仿生流道的各结构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2)中,初始种群大小为20,交叉算子取为0.4,变异算子取为0.2,最大迭代次数取为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根据均匀试验设计U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结构参数包括在仿生流道上选取的截面2的长度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5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