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BCT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2454.5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6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焦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 |
主分类号: | A61C5/40 | 分类号: | A61C5/40;A61B6/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0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管 根管口 微创 牙齿 容积图像数据 三维图像数据 计算机软件 成像技术 经济负担 口腔牙齿 三维图像 扫描区域 图像数据 牙体组织 准确定位 抗折力 投射点 延长线 并发症 治疗 应用 扫描 分析 保存 痛苦 保证 健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BCT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CBCT成像技术对口腔牙齿进行扫描,得到扫描区域的容积图像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牙齿的三维图像;分析三维图像数据,确定根管口的位置、根管形态及根管口延长线在牙齿合面的投射点。本发明能够对根管口及根管走向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微创开髓的顺利进行,来保存更多的健康牙组织,提高牙体组织抗折力,减少日后冠折并发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BCT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BCT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根管治疗的临床操作过程中,按照常规做法,使用二维X-线影像技术帮助医生确定根管数量、形态和进行根管充填之后的评价,对于根管解剖变异较大的牙齿,尤其是磨牙,二维成像可能获得的信息有限,导致根管口的形态不清晰,定位不准,甚至遗漏根管,需要开髓揭去全部髓室顶暴露根管口,去除许多健康的牙体组织,才能找到根管口,进行相关治疗,这样根管治疗后的恒牙,由于去除较多健康的牙体组织,使得残余牙体组织量不足,牙体抗折力下降,牙折成为日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根管治疗之后都要求做冠修复,以保持牙体组织坚强度,防止恒牙折裂,这又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CBCT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CBCT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CBCT成像技术对口腔牙齿进行扫描,得到扫描区域的容积图像数据;
b、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牙齿的三维图像;
c、分析三维图像数据,确定根管口的位置、根管形态及根管口延长线在牙齿合面的投射点。
本发明所述的根管口为恒磨牙根管口,所述的三维图像是根管口在其咬合面对投影图像,采用本发明进行根管口进行定位后,可以利用小裂钻进行微创开髓,进行根管治疗。
本发明应用CBCT对口腔牙齿进行扫描,对根管口进行定位,能够清晰的呈现根管的解剖形态,进而能够对根管口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微创开髓的顺利进行,以保存更多的健康牙组织,提高牙体抗折力,减少日后牙折并发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临床上选择60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恒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30例患牙应用CBCT成像技术对口腔牙齿进行扫描,得到扫描区域的容积图像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牙齿的根管口在其咬合面对投影图像;分析三维图像数据,确定根管口的位置、根管形态及根管口延长线在牙齿合面的投射点,利用小裂钻进行牙体根管口微孔开髓,保留髓顶的微创根管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牙进行常规开髓、揭髓室顶后行根管治疗,并于根管充填后2周至一月,常规全冠修复。
根管治疗完成后,分别采用CBCT和数字X线平片评价根管充填的效果,根管充填评价标准:适充:根管充填严密贴合,无腔隙,根充物距根尖在1mm内或超出根尖0.5mm内;超充:根充物超出根尖0.5mm以上;欠充:根充物未到根尖1mm以上。
结果表明,根管填充质量实验组适充率为90.0%,欠充率为10.0%,对照组适充率为93.3%,欠充率为6.7%,两组均无患牙超充,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牙开髓后牙合面硬组织损耗面积为9.25±2.12mm2,而实验组为2.87±0.45mm2,统计学分析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未经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