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竹加工前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1715.1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5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山县宇顺竹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9/00 | 分类号: | B27K9/00;B27K3/5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237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竹 加工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毛竹加工前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采收的新鲜毛竹去除杂枝后,将主干切成长为50‑70cm的竹竿,将竹竿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2)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竹竿放入高浓度的臭氧环境中处理25‑30min后,取出,放入浸泡液中浸泡处理2‑3小时,然后取出烘干,进行后续的加工操作。本发明提供的毛竹加工前的处理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的降低毛竹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开裂的现象,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毛竹的加工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毛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竹加工前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毛竹是中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现有技术中,竹签、竹筷的主要原材料为毛竹,但是毛竹再加工的过程中,磨削操作时,毛竹极易发生开裂的现象,影响了毛竹的进一步加工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竹加工前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毛竹加工前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将采收的新鲜毛竹去除杂枝后,将主干切成长为50-70cm的竹竿,将竹竿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
(2)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竹竿放入高浓度的臭氧环境中处理25-30min后,取出,放入浸泡液中浸泡处理2-3小时,然后取出烘干,进行后续的加工操作,其中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乙二胺基丙磺酸钠17-22份、异柠檬酸三钠盐10-15份、聚乙醇胺25-30份、三聚磷酸钠17-22份、水360-400份。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烘干的温度为55-60℃,烘干的时间为2-3小时。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臭氧的浓度为23-25g/m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聚乙醇胺的分子量为600,纯度为99.5%。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毛竹加工前的处理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的降低毛竹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开裂的现象,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毛竹的加工性能。其中,竹竿经过步骤(2)中的臭氧处理后,可有效的提升竹竿内部纤维素大分子之间的分子键的强度,进而有效的提升了竹竿的韧性,进而避免了竹竿在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开裂的现象;本发明提供的浸泡液,可以进一步的增强毛竹内部分子之间的附着力和相互吸附力,进而进一步的防止了毛竹开裂现象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毛竹加工前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将采收的新鲜毛竹去除杂枝后,将主干切成长为50cm的竹竿,将竹竿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
(2)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竹竿放入高浓度的臭氧环境中处理25min后,取出,放入浸泡液中浸泡处理2小时,然后取出烘干,进行后续的加工操作,其中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乙二胺基丙磺酸钠17份、异柠檬酸三钠盐10份、聚乙醇胺25份、三聚磷酸钠17份、水360份。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烘干的温度为55℃,烘干的时间为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山县宇顺竹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霍山县宇顺竹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1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光催化技术使染料快速降解脱色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皮带过载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