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8799.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仁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泰信息安全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库 监控 数据库数据 异地数据库 容灾备份 数据变化 记录 缓存器 封装 复制 网络安全领域 海量缓冲器 写入缓冲器 备份粒度 多点备份 生存能力 实时监控 实时性好 源数据库 重放数据 写入 灵活 部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方法及装置,涉及网络安全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A、源数据库进行监控,将监控到的数据变化封装成记录,写入缓存器中;B、异步地将缓存器中的记录发送给多个远程1级数据库,并在1级数据库重放数据变化;C、远程1级数据库的变化又将被监控并复制到多个远程2级数据库上,从而实现本地数据库的多点备份。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控本地数据库,将监控到的数据变化封装成记录,写入缓冲器中,然后异步地将海量缓冲器中的记录同时发送到多个远程1级数据库中,而1级数据库数据变化又将被监控并复制到多个远程2级数据库上,大大提高了数据库数据生存能力,具有实时性好、备份粒度细实施部署简单灵活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库,大多数关键数据均存放于数据库中。数据库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将给企事业单位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如何防止数据库数据丢失和损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数据库容灾正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
目前,容灾及远程复制技术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国外,他们提供的容灾产品或技术普遍需要架设专线或者光纤通道,成本昂贵;备份粒度较粗,往往是对整个磁盘分区进行备份;并且往往需要改变企事业单位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较难与企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系统无缝集成,产品实施部署较为困难。而Oracle、SQL Server及Sybase等主流数据库系统虽然提供了基于数据库日志复制技术的远程容灾能力,但这项技术本身存在以下缺陷:初始化时,必须利用本地数据库的全备份建立远程数据库,数据传输量大,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复制效率较低,数据库日志除了存放数据库数据变化之外,还存放了不少额外的信息;实时性较差,完成初始化后,只有当本地数据库的数据变化量达到一定阙值时,才会将这些变化量传输至远程进行重放;灵活性较差,用户无法根据需要,只备份某些关键数据表。
而国内今年来也出现了基于磁盘阵列、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容灾技术的研究,但这些技术大多只能实现数据的本地容灾,对传输网络的要求较低,适应性较差。终上所述,国内外现有的容灾方法或技术普遍对备份线路要求较高,成本昂贵,在距离上也有很大限制,而且备份粒较粗,应用于数据库容灾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方法及装置,通过实时监控本地数据库,将监控到的数据变化封装成记录,写入缓冲器中,然后异步地将海量缓冲器中的记录同时发送到多个远程1级数据库中,并在这些1级数据库上重放数据变化,而1级数据库数据变化又将被监控并复制到多个远程2级数据库上,解决了现有备份线路要求较高,成本昂贵,在距离上限制多,而且备份粒较粗,应用于数据库容灾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01对源数据库进行监控,将监控到的数据变化封装成记录,写入缓存器中;
步骤S002异步地将缓存器中的记录发送给多个远程1级数据库,并在1级数据库重放数据变化;
步骤S003远程1级数据库的变化又将被监控并复制到多个远程2级数据库上,从而实现本地数据库的多点备份;
步骤S004远程1级数据库主动变化,通过申请同步模块向源数发送申请;若申请确认,则远程1级数据库数据替换源数据库数据;若申请失败,则源数据库数据不变。
优选地,所述源数据库和1级数据库互为对端数据库。
优选地,所述步骤S004具体为若所述远程1级数据库识别出数据变更来源于对端数据库时,则不触发申请同步模块;若所述远程1级数据库识别出数据变更来源于自身数据库时,则触发申请同步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泰信息安全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泰信息安全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路监控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记录应用日志的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