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6962.2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齐郑;庄舒仪;杭天琦;薛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接地系统 单相 接地 故障 定位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系统参数信息和各检测点的线路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线路状态信息判断故障相线路,自适应选择向非故障相注入扰动信号;
利用所述扰动信号形成扰动信号响应序列,并根据所述扰动信号响应序列判断所述检测点是否位于故障区段;
将判断结果形成检测点报告上传至主站,并根据线路拓扑结构完成选线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线路状态信息判断故障相线路,自适应选择向非故障相注入扰动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参数信息判断系统中性点接地状态,其中,所述中性点接地状态包括是否经消弧线圈接地;
如果经消弧线圈接地,则判断所述消弧线圈是否为欠补偿状态,并在非欠补偿状态下,根据所述线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系统是否单相接地;
如果是单相接地,则记录所述故障相线路的相电流第一有效值;
向超前于故障相的相位施加所述扰动信号,持续0.2s后断开所述扰动信号,其中,所述扰动信号为可自调节阻值的接地电阻信号;
记录施加所述扰动信号后所述故障相线路的相电流第二有效值;
停止施加所述扰动信号后,等待0.2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不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且处于所述欠补偿状态下,则根据所述线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系统是否单相接地;
如果是单相接地,则记录所述故障相线路的相电流有效值;
向滞后于故障相的相位施加所述扰动信号,持续0.2s后断开所述扰动信号,其中,所述扰动信号为可自调节阻值的接地电阻信号;
记录施加所述扰动信号后所述故障相线路的相电流第三有效值;
停止施加所述扰动信号后,等待0.2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适应选择向非故障相注入扰动信号之后,所述利用所述扰动信号形成扰动信号响应序列之前,还包括:
判断施加所述扰动信号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预设阈值为所述扰动信号注入的极限次数;
如果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继续注入所述扰动信号进行循环操作,并记录每次循环操作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扰动信号形成扰动信号响应序列,并根据所述扰动信号响应序列判断所述检测点是否位于故障区段包括:
根据施加所述扰动信号后的所述相电流第二有效值或所述相电流第三有效值与仅发生所述单相接地时的所述相电流第一有效值计算比值,并确定所述扰动信号响应序列;
判断所述扰动信号响应序列与扰动信号的注入序列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所述检测点位于所述故障区段;
如果不同,则所述检测点位于正常区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各检测点的三相电流,根据所述线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系统是否单相接地包括:
根据所述各检测点的三相电流计算相电流突变参数;
将所述相电流突变参数与预设数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相电流突变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数值,则判定所述相电流发生突变。
7.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系统参数信息和各检测点的线路状态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线路状态信息判断故障相线路,并向自适应选择的非故障相线路注入扰动信号;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扰动信号形成扰动信号响应序列,并根据所述扰动信号响应序列判断所述检测点是否位于故障区段;
选线定位单元,用于将判断结果形成检测点报告上传至主站,并根据线路拓扑结构完成选线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69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