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6891.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8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如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嘉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硅酸盐水泥 焦亚硫酸钠 沥青结合料 再生粗骨料 再生混凝土 萘系减水剂 凝胶材料 天然石子 铁矿废渣 机制砂 黄砂 制备 规模化生产 混凝土工程 损坏位置 有效配比 原料制备 外加剂 增效剂 重量份 抗折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普通硅酸盐水泥85‑100份、铁矿废渣20‑30份、天然石子10‑25份、机制砂15‑35份、凝胶材料10‑15份、再生粗骨料18‑25份、焦亚硫酸钠10‑20份、沥青结合料20‑25份、黄砂10‑15份、萘系减水剂10‑20份、CTF混凝土增效剂5‑10份、外加剂8‑15份和水适量。本发明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铁矿废渣、天然石子、机制砂、凝胶材料、再生粗骨料、焦亚硫酸钠、沥青结合料、黄砂、萘系减水剂有效配比,得到一种不仅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而且可以同已有混凝土很好的结合,不易脱落,整体性能优越,十分适合用于混凝土工程损坏位置的加固混凝土;生产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普通硅酸盐水泥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很多大城市中,建筑工业产生的废物已经变为公害。这些废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正在和人类争夺生存的空间,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减少、回收和利用建筑废物的新技术已迫在眉睫。
建筑废物一般由混凝土碎块,凝胶材料砖和瓷砖,砂和灰尘,木屑,塑料和废纸,废金属等组成。混凝土碎块通常是建筑废物的最大组成部分,经过破碎筛分的混凝土碎块可以被用来替代混凝土中的天然骨料或者被用来做道路的基础。这一类型回收材料就叫做循环再生骨料。循环再生骨料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中已经成功应用,但是主要应用在非结构混凝土和道路的基础上,在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有限,通常只有混凝土粗骨料的20%是循环再生骨料。这主要是由于循环再生骨料与天然的骨料相比强度低,多孔和有较高的吸水率。这就要求在配制混凝土时多加水来增加其流动度从而导致硬化混凝土的干缩率和蠕变增加。为了克服循环再生骨料再利用的这一困难,混凝土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已经开发出了利用机压成型的方法制造混凝土隔墙砖和铺路砌块的专利技术。同时研究发现利用常压蒸气养护技术可以提高循环再生骨料在结构混凝土中的利用率。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开工,超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被刷新,其基础底板受力状态不断加重,结构越来越厚,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总胶凝材料用量也越来越多,混凝土水化热也就更高,所以就容易引起超厚结构混凝土的开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性能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普通硅酸盐水泥85-100份、铁矿废渣20-30份、天然石子10-25份、机制砂15-35份、凝胶材料10-15份、再生粗骨料18-25份、焦亚硫酸钠10-20份、沥青结合料20-25份、黄砂10-15份、萘系减水剂10-20份、CTF混凝土增效剂5-10份、外加剂8-15份和水适量。
进一步地,所述外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二壬基萘磺酸6-10份、交联聚维酮9-14份、松香酸钠3-5份、聚丙烯酰胺2-4份、聚丙烯酸1-3份、葡萄糖酸钠3-5份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6份。
进一步地,一种高性能的再生混凝土,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普通硅酸盐水泥88-90份、铁矿废渣23-28份、天然石子15-20份、机制砂20-30份、凝胶材料12-14份、再生粗骨料20-24份、焦亚硫酸钠12-18份、沥青结合料21-24份、黄砂11-14份、萘系减水剂12-19份、CTF混凝土增效剂6-8份、外加剂9-14份和水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嘉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嘉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68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