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庭安全用电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5247.7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9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润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4 | 分类号: | H02H3/04;G01R31/02;G01R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2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安全 用电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家庭安全用电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用电设备的增多,用电量也越来越大,城市的供电设备经常超负荷运转,用电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用电设备就要经受各种电源问题的侵扰,当多个用电设备同时工作时,就很有可能导致用电的安全出现问题:供电线路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使线路老化,影响线路寿命,老化的线路工作在高负荷状态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由于供电系统的供电功率都有上限,当用电峰值较高时,会导致用电设备会由于分配不到足够的功率导致损坏,或供电系统超负荷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人们不能够很好的根据用电功率的大小对家用电器进行实时监测,人们出门在外或工作不在家的时候对家里的用电情况也不清楚,而且传统的家庭安全用电监测装置占地面积比较大,安装和维修拆卸非常的不方便,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家庭安全用电监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庭安全用电监测装置,包括:机体、透明板、漏电检测模块和短信报警器,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显示屏、键盘、指纹解锁装置、卡槽和蜂鸣器,所述键盘和指纹解锁装置皆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且卡槽设置在显示屏的一侧,所述透明板通过合页与机体铰接,且透明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蜂鸣器设置在键盘的下方,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短信报警器,所述机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扇,且散热扇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机体底端的中部设置有燕尾槽,所述机体和底座通过燕尾槽和凸块的配合滑动连接,所述凸块固定安装在底座顶端的中部,所述漏电检测模块、功率检测模块和指纹解锁装置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参数设置模块和A/D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和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跳闸断电模块、蜂鸣器和短信报警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短信报警器通过数据接收与发射模块与远程终端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和卡槽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蜂鸣器设置在短信报警器和散热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方便;
2. 实时监测、能够进行远程报警;
3. 安全性能高、无管理权不能够随意更改参数。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方便、实时监测、能够进行远程报警、安全性能高、无管理权不能够随意更改参数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座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原理框图。
图中标号为:1-机体;2-显示屏;3-透明板;4-卡扣;5-燕尾槽;6-蜂鸣器;7-凸块;8-底座;9-散热孔;10-散热扇;11-指纹解锁装置;12-卡槽;13-安装孔;14-键盘;15-漏电检测模块;16-A/D转换器;17-数据处理分析模块;18-存储模块;19-跳闸断电模块;20-短信报警器;21-数据接收与发射模块;22-控制器;23-远程终端;24-参数设置模块;25-功率检测模块;26-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润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润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5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压配电柜的避雷器
- 下一篇:一种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