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静脉闭塞腔内开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4064.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7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沙俊诚;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俊诚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C22C38/40;C22C38/02;C22C38/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静脉 闭塞 开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静脉闭塞腔内开通装置,包括内芯和外套管;内芯包括前后两段,前段为内芯窄部,后段为内芯宽部,内芯窄部直径小于内芯宽部直径;外套管包括前后两段,前段为外套管窄部,后段为外套管宽部,外套管窄部直径大于内芯窄部直径小于内芯宽部直径,外套管窄部长度小于内芯窄部长度,外套管宽部直径大于内芯宽部直径,外套管宽部长度小于内芯宽部长度;工作状态下,内芯进入外套管内,外套管包裹住内芯,穿刺针材料为医用不锈钢。本发明操作时先将外套管插到闭塞静脉的一端,沿外套管内腔推送内芯就能到达闭塞静脉的闭塞端,使穿刺针能够更快更顺畅的到达目标处,还可以避免内芯探条伸出过长,对血管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大静脉闭塞腔内开通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 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 超) 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
介入治疗是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将血管内病灶破除,而使血管内恢复通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 首先需要使用一坚硬的钢针将病灶穿通,破除病灶的针是介入治疗不可缺少的器械之一。而目前使用的穿刺器械均用其他产品,如门静脉内芯(RUPS-100)。其存在的缺陷时内芯曝露在外,内芯进入到病灶处不顺畅耗时较长,不易控制方向,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静脉闭塞腔内开通装置,更容易控制,能够更快更顺畅的到达目标处,并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静脉闭塞腔内开通装置,包括内芯和外套管;所述内芯为一金属探条,内芯包括前后两段,前段为内芯窄部,后段为内芯宽部,所述内芯窄部直径小于内芯宽部直径;所述外套管包括前后两段,前段为外套管窄部,后段为外套管宽部,所述外套管窄部直径大于内芯窄部直径小于内芯宽部直径,外套管窄部长度小于内芯窄部长度,所述外套管宽部直径大于内芯宽部直径,外套管宽部长度小于内芯宽部长度;工作状态下,内芯进入外套管内,外套管包裹住内芯;所述穿刺针材料为医用不锈钢。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窄部前端圆钝。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窄部直径1mm长度10cm,宽部直径1.1mm长度80cm,外套管窄部直径1.05mm长度5cm,外套管宽部直径1.65mm长度90cm。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内芯宽部末端折弯形成有内芯导向手柄。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内芯导向手柄外设有护套。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内芯可根据血管弯曲角度弯曲塑型。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细部呈“抛物线”状,预制抛物线角15°。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宽部末端设有阻隔套,阻隔套直径大于外套管宽部直径,且两侧有翼行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俊诚,未经沙俊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4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