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水下相机照明系统的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3124.X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龙;郝歌扬;吴国俊;吕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G03B15/03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杨引雪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水下 相机 照明 系统 激光 光束 整形 | ||
1.一种应用于水下相机照明系统的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激光器(101)、双列微透镜阵列、终端发光导光棒(104)和光束准直透镜(105);
所述双列微透镜阵列包括第一微透镜阵列(102)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03),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102)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03)结构、大小相同,均包括多个子透镜,多个子透镜紧密排列且相互之间无缝隙设置;
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102)设置在激光器(101)出光口外,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103)放置在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后焦面上,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102)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03)之间的相对距离等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后焦距;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102)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03)均与激光传播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102)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03)在水平方向对齐设置,保证由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子透镜出射的光束只能射入第二微透镜阵列(103)的对应子透镜;
所述终端发光导光棒(104)是截面为任意形状的柱体,前表面为毛面,后表面为光面,前、后表面与激光传播方向垂直设置;光线射入终端发光导光棒(104)前表面后,在内部不断发生全反射,从后表面射出进入光束准直透镜(105),光线经过光束准直透镜(105)的准直作用后,变为平行光束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下相机照明系统的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光导光棒(104)的前表面与第二微透镜阵列(103)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微透镜阵列(103)的后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水下相机照明系统的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准直透镜(105)与终端发光导光棒(104)的后表面之间的间距等于光束准直透镜(105)的前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应用于水下相机照明系统的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透镜形状为正方形或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水下相机照明系统的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透镜的边长不大于0.5mm,个数不小于1000个,第一微透镜阵列(102)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03)的厚度不大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水下相机照明系统的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光导光棒(104)的截面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水下相机照明系统的激光光束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准直透镜(105)为平凸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31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用水龙头的出水组件
- 下一篇:一种可通过电子产品操控的移动式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