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2877.9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9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治政;邵飞;姜宇辰;范旭;朱文雅;董晓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凌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1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分散 式厌氧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新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节能环保、经济可靠的一种新型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污染日益严峻,农村污水处理已经迫在眉睫。其中农村污水处理有截污纳管集中处理法、分散式处理法。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截污纳管集中处理施工困难、建造成本大,维护费用高。分散式处理一般采用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由于缺乏标准制度,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常规的厌氧处理设备按生产材料分有砖砌、钢筋、玻璃钢等。主体材质采用砖砌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易渗漏;主体材质采用钢筋的缺点是钢筋易腐蚀,制造成本高;主体材质采用玻璃钢的缺点是承压能力差,产品耗材多,并且玻璃钢的生产属于高污染行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经济可靠的新型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包括卧式壳体、开设于卧式壳体左端的进水口、开设于卧式壳体右端的出水口、设置于卧式壳体内的三块隔舱板,开设于卧式壳体顶端的人孔,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隔舱板,三块隔舱板将卧式壳体从左往右分隔成四个腔室,分别构成厌氧I区(第一腔室)、厌氧Ⅱ区(第二腔室)、厌氧Ⅲ区(第三腔室)、好氧沉淀区(第四腔室),第一隔舱板上开设有导流过粪管,第二、第三隔舱板上开设有使相邻区域连通的第一过流口和第二过流口,第四腔室通过中下端设置的多孔透泥填料支撑板,将第四腔室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从上往下分别为好氧区和沉淀区,支撑板上部投加填料,第四腔室内设置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通过一条管道与风机吸风口连接。
作为优选,好氧沉淀区过流口下端设置有多孔透泥填料支撑板,所述多孔透泥填料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穿透孔和一个吸泥管过管口,多孔透泥填料支撑板的材质可选再生塑料或玻璃钢。
作为优选,多孔透泥填料支撑板上部的好氧区内部投加悬浮填料,所述悬浮填料可选球形悬浮填料。
作为优选,吸泥管包括垂直伸入沉淀区的吸泥主管,吸泥主管末端的开孔管,好氧沉淀区上端的人孔内壁的吸泥管支撑板,所述吸泥管与风机连接。
作为优选,人孔设置为至少2个。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可构成三孔四舱式、两孔四舱式、四孔四舱式厌氧处理设备。
作为优选,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主体材质为一体化注塑成型。
本发明有益效果:
一、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可采用一体化注塑成型,设备经济可靠,产品轻量化,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二、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通过导流过粪管,可防止第一腔室的浮渣流入第二腔室内。
三、分散式厌氧处理设备通过吸泥管吸取沉淀区活性污泥,实现了操作一体化、自动化。
四、在好氧区内投加悬浮填料,悬浮填料采用球形悬浮填料,生物附着力强、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不引起二次污染、防紫外线、抗老化、亲水性能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示意图。
工作原理:
农村生活污水从进水口流入厌氧Ⅰ区(第一腔室),经厌氧处理、沉淀后,通过导流过粪管流入厌氧Ⅱ区(第二腔室),再通过第二隔舱板、第三隔舱板的第一、第二过流口先后流入厌氧Ⅲ区、好氧区,污水在好氧区内一方面通过多孔透泥填料支撑板使活性污泥沉淀,这些活性污泥可经过吸泥管被吸出后作为肥料二次利用,一方面通过弹性悬浮填料生物好氧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污水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凌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凌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28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部分亚硝化启动与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及装置